“爬楼当跑步”,农村体育教学堪忧

时间:2012-10-29 14:53   来源:中国台湾网

  仁和坪小学就是五峰县一所典型的山区学校,学校背靠大山,校门口唯一的一条土路在雨天会变成一个个小水塘。学校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一块2000年修建的水泥操场,早已满目疮痍。雨天,操场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水洼。由于年久失修,这块破败的操场一直是校长彭旭先的心病,但苦于资金匮乏,学校却无力改变现状。(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1~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体育锻炼,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而“一个哨子一堂操”是因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

  农村学校缺器材,体育课学生爬楼当跑步。但是,不少学校仍旧想方设法丰富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仁和坪小学一样,不少缺乏体育器材的农村小学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自创”了一些体育课。如,仁和坪小学让学生们滚轮胎、“袋鼠跳”、赛跑、踩高跷等。那么,不缺乏音体美教育资源的城市学校的体育课又怎么样呢?还没有缺乏器材的农村学校搞的“有声色”。 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比较随意,任课老师组织集合清点人数之后便会宣布解散,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跳绳、跳皮筋、打球……基本由着学生自己选择,有的还允许学生回教室做作业,“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目标似乎成了口号。

  一位相熟的体育老师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提出很好,但是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一是学校体育课时不够,二是学生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他还说,体育课内容的局限性使得每个学生每天都能锻炼一小时难以保证。这就需要体育课能够保质保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其实,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没有时间”。朋友的儿子也多次一脸遗憾的说:“我最喜欢打乒乓球,但是学习更重要,所以没有时间锻炼,也没有办法”,“别人都学习,自己忙着锻炼身体,就该‘输在起跑线上’了。”

  当然,更多的学校是出于安全考虑。“为了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不少学校把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一些校长幽默地说:“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已经改变成趣味运动会。传统的体育课训练科目推铅球、跳山羊、投标枪等要么淡出要么软化,99%的学校封了攀登架,有的学校甚至不敢搞长跑,学校怕学生在校受伤,惹不起要高额索赔的家长。”前段时间,回老家去儿时就读的学校看望在哪任教的发小,不知是谁提议打会篮球。发小忙找体育老师借篮球,器材室中,瘪了的篮球咧着大大小小的嘴,放置在角落上的跳箱和“山羊”也落满了灰尘,看那样子是好久都没有用过了。

  体育教育不可缺。占有中国人口80%的农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更是关键。农村教育成功与否,决定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器材不是理由,破解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跟不上学生需求的现状,办法总比困难多。其中的一点,除了政府支持和社会捐赠外,最重要的是重视体育,把体育工作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如果把体育教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指标,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跟不上学生需求的现状自然就会有所改观。(中国台湾网网友 刘国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