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去年来访中国。期间,他去了北京上海等地,看到医院贩卖门诊号和春运倒票的黄牛党,听说了深圳“搞三六九等”的地铁,还在大学跟年轻人聊了天。最终,桑德尔似乎理解了“钱”在中国的地位,他不由感叹,对比德国等国,中国真是“市场经济”。(10月24日 新华网)
在中青在线看到过这篇文章,原标题是《钱能买到什么》,介绍哈佛教授桑德尔在世界各地的演讲,就一些问题和不同人群交流,对“钱能买到什么”进行伦理思考和辩论,其中因为一个问题中国学生的不同回答,比较得出中国比德国的等国家的学生回答,更契合“市场经济”的内涵,因而得出中国“真是市场经济”的喟叹。
桑德尔在中国体验到医院倒号的黄牛党们,进而对钱能买到什么作进一步伦理思考,还也从其他国家的一系列“金钱交易”的现象,进行讨论反思辩论,进而对市场经济对人类的各种影响进行反思,似乎得出他的药方,“只要构建起坚实的公共讨论机制,我们不仅可以决定市场在社会中的定位,还能在以后更多的社会事务上加强公共辩论。”不知道他的这个“公共讨论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钱能买到什么”的问题,换而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定价买卖的问题。看是深奥,如果浮躁的现代人去看看,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感慨,这可能就是心灵鸡汤吧。
这个世界看来钱可以买到一切,不仅实体,一些虚拟的观念也可以买卖,甚至就连生命也被标上了价格,桑德尔的演讲中有提及,这个现象不是中国有,美国也有,其他国家也有,比如生命赔付的定价问题,但是中国还有个特色,计划生育超生罚款的合法化问题,这不是抹黑中国,是对市场经济对社会深刻影响现象的一种思考。
有件事我也深有感触,最近深有影响的《中国新闻周刊》网站转发了我的一篇文章,无意中被搜索到,更是无意中看到文章页面上的一个数码相机的广告,好奇心点开了这个链接,发现出售的都是炙手可热的某著名品牌的著名产品,但是其价格只有其他实体店的三分之一左右,心存疑虑,这样的正规网站的页面怎么会有这样的令人心动的广告呢,一个字立即跳出来“骗”!但是网站看起来很正规,大大方方留着固话和手机号码,试着拨打还真有人接听,说出自己的疑虑,人家说是B2C模式经营,一般正经,网站还有南方某省的网站备案标志,试着把这个问题引到某个群,企图就对这个网站如何存在、如何欺骗、如何管理讨论,结果没有任何意义的讨论,得到被人认为是弱智,是托的义愤。
看来这样的网站你的钱可能什么实体都买不到,买来的就是一个上当受骗的教训,但是这里金钱还是买到了东西,尽管不是交易的标的,但还是一种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对社会信用损失的一种体验,吃一亏长一智的教训。留心一搜这样的网站还不止一家,但是都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浙江,真的验证了桑德尔的感叹。
问题是这么一个虚假骗人的网站广告,怎么会堂而皇之的长时间出现在这么一个正规网站的页面上?从这个事例看出,桑德尔的“公共讨论机制”果真建立,像这样的欺骗网站还能长期存在吗,其实“公共讨论机制”也许就是我们说的公开监督吧?(中国台湾网网友 肖勇)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