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转型之痛

时间:2012-07-02 14:4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说起保姆,大家会联想到来自农村的大嫂大妈。不过,日前重庆某网站迎来一个特别的应聘者,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网站负责人表示,她应该是重庆第一个应聘保姆的大学本科生。(6月28日重庆晚报)

  川外学生当保姆,既说明学生的思想更加务实,同时也说明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大学生失业或学非所用,造成这种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象,根本的原因是大学教育的供给与社会实践需求之间的脱节。

  这其实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之痛。

  城乡分割、东西差距、户籍制度、保障差异,让很多大学生不得不承载改变自身乃至下一代“身份”的重任;高等教育的高成本投入,更让一个个大学生家庭就业期望值“水涨船高”。倘若无法实现这些期望值,甚至面临长期失业,对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可想而知。

  联想到“国考”为何趋之若鹜?无非诱惑点在于稳定的饭碗,规范的劳动关系,养老、医疗的保障等,意味着公务员少有生活风险与各种后顾之忧。而如果是去农村,去民营企业工作,或者个人创业,待遇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在保障指数迥异的制度与社会背景中,就业的“广阔天地”,确实有很大的局限。 

  要想从根本上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解决大学生就业之困,除了大学生自身要改变就业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尽快完善制度,让大学生就业少承受一点附加的社会转型之痛。(中国台湾网网友 谢晓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