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促进就业还需“供方”给力

2011年04月19日 15:24:00  来源:
字号:    

  一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面是企业招工难,面对这一被谈论已久的矛盾,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和企业领袖认为,目前不是缺少就业岗位,而是缺少能胜任这些岗位的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刘川生说,“我觉得,好的大学培养的学生就业不难;一般大学培养的好学生,就业也不难;一些大学的学科符合社会发展,符合最近信息网络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学生就业不难;还有一些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就业也不难。”(据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关于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一直在交织,有人将这种现象戏称为人才供需市场上的“鸳鸯火锅”。面对这样的矛盾,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始终在千方百计搭建“金桥”,旨在构建和谐有序的人才供需环境。这些年来,社会各方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薪酬待遇有着很高要求,而且对于社会保障等福利也有着严格要求。不可否认,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着力满足员工的需求,不仅是构筑拴心留人环境的根本保障,这也是对用人制度的严格遵守。

  不过,对于任何一家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能得到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他们自然也希望能极大降低用人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仅单纯对用人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市场的“供方”,无论是广大高校,还是对于每一名就业者来说,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专家分析,我国今后5年大约需要7.5万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施展拳脚的管理人才,而达到要求的大概只有5000名。面对如此悬殊的数字差距,到底谁该为之而感到汗颜呢?

  面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育领域能进行认真反思。当今时代,教育领域的诸多体制必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必须要打破常规,要与时俱进地教育和培养人才,要切实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能极大地促进就业,而且,也能够让就业者享受更好的待遇。当然,对于广大就业者来说,在自己对于薪酬、福利等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必须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拥有过硬的素质呢?因此,广大就业者必须要不断地给自己进行“充电”,从而拓宽就业之路。(中国台湾网网友:陈国琴)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