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襄阳企业数量有了大幅提高。在统计部门提供的一份资料上,记者看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净增249家,达到1555家,私营企业新增1839个。2月17日,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返乡务工人员和相关部门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增加,让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停下了外出的脚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据汉江传媒网2月18日报道)
长久以来,民工被形容是一只“候鸟”,过着两头迁徙的生活。一头,是城市的岗位;另一头,是农村的家庭。很多民工夫妻分居、子女留守,一年难得相聚。由此带来了夫妻感情、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问题。
对民工来说,“家门口就业”与外出打工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个“家”字。其最吸引人之处,是来自家乡的身份认同与来自家庭的情感满足。而在民工青睐“家门口就业”背后,正是他们在城市长期未被重视、未能实现的诉求。在城市打工,民工凭其收入难以在城里买房安家;即使买了房,受户籍限制,在子女教育、福利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公平待遇。在城市里,绝大多数民工找不到家的感觉。回到“家门口就业”,既是民工主动“用脚投票”,也是民工被迫作出的选择。
如今,“家门口就业”似乎成了一种发展的趋势,不用背井离乡即可上岗,而且待遇与几千里外的岗位相差也不大。再加上生活成本的降低、家人团聚幸福指数的提高,“家门口就业”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笔者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家门口就业”,出现了2,170,000条相关报道。“家门口就业”是广大农民工兄弟的一种期盼,也是目前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的民生大事。
据平顶山市湛河区就业局局长程昆雅介绍,近年来,湛河区把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四大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去年全区开发就业岗位1.39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465人,“4050”人员2180人,分别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213%和218%,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止2010年上半年,河南省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341万余人,其中,省内就地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111万,同比增加112万人。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近一半“家门口就业”。
当然,我们要想留住返乡民工安心本地就业,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河南省为了扶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还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2010上半年河南省共为返乡农民工发放贷款9.94亿元,扶持2.2万农民工实现创业。而这些实现创业的农民工企业,又带动和安置了本省本地农民工的就业。目前,河南省回乡创业人数已有65万多人,带动了261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
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关爱农民工,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增砖添瓦。(中国台湾网网友:胡清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