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经历“含氯水”风波不久,可口可乐产品再惹麻烦。据中国网络电视台报道,福州一女子在餐厅饮用雪碧后呕吐不止,经医院检查发现其食道被轻微灼伤。经医生初步诊断,该消费者喝下的是含氯的消毒水。(5月30日 新京报)
做企业,无论是用的何种经营理念与模式,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与良知是一定要遵守。国际化的公司更应该注重社会责任,不要形成“店大欺客”、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消费者感受的局面,要展现企业诚信,体现负责任的态度才是企业长久之计。而在饮料行业,有半壁天下属于洋品牌,可口可乐却占据着最重要的市场份额。可是,最近这个品牌的两大产品——可乐和雪碧却双双出现在质量丑闻榜上。我们不禁要问,曾被中国消费者奉为质量“楷模”的“可口可乐”究竟怎么了?
可能有人会说,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品牌,任何产品都可能会存在一些质量上的问题,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而很多次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更加说明洋品牌不完全是那么的可靠。大部分的洋品牌,都把中国人当成了傻大粗,在中国都是奉行的双重标准,国外销售的都是质量好的,在中国销售的都是质量标准低的产品。而且每次爆出了质量问题,也是对国外和国内的消费者采取双重标准对待,召回产品一般不涉及中国国内。而在社会上公然销售“问题产品”,是经销商没管理好,属于渠道管理上的失误; 在雪碧瓶里装上含氯的消毒水,是配方没处理好,属于生产环节把控上的失误。无论是哪个环节上有误,最终损害的都是消费者的利益。即使是个案也折射出可口可乐这个饮料洋品牌并不是名副其实的品质代名词,更掩盖不住食品饮料洋品牌在渠道管理、品质控制方面的诸多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洋品牌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说明中国的消费者心理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有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心理。而为什么一批批的“问题洋品牌”在被曝光后,还会有这么多的跟风者?一方面,是国外企业在为中国生产的产品冠以“洋品牌”这样的名头之后,会在价格上发生质的飞跃,产品质量好像也由此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更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推动力来自消费者对洋品牌盲目热衷与崇拜,“不看疗效看广告”,这为“问题洋品牌”的生存提供了沃土。也正是因为有许多的崇洋者,一味的迷信和崇拜洋品牌,才使得洋品牌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且有恃无恐,一次次愚弄和欺骗中国的消费者。同样也是因为中国现有的监管机制不是十分的健全,让这些洋品牌钻了法律的空子,敢于明目张胆的糊弄中国的消费者。
因此,我们说洋品牌并不是品质的代言,洋品牌也有质量问题,甚至很严重。你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东西,而有可能就是一堆洋垃圾。希望不断爆出的洋品牌质量门,能够给那些崇洋者一些惊醒,回归理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心每一件商品的质量,呼吁和协助政府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才是能够使用到放心产品的根本之道。此外,我国政府应该大力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对于自主品牌企业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大力引进国外优良设备和技术,商品条码,在边学习边创新的道路上创造国际一流的自主品牌。
而最现实的是,消费者应当睁大眼睛,坚持适度、理性的消费观念,不可一味迷信洋品牌。应改变过去对其高看一眼的态度,摈弃攀比心理,杜绝盲目消费,不以价格、名气作为衡量商品质量的唯一标准。此外,还应注意运用国际一体化标准维护自身权益,防止个别洋品牌随意降低质量标准、损害消费者利益。(中国台湾网网友:孙篪)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