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山西省质监局接到可口可乐9批饮料疑混入含氯消毒液事件应急检验通知。4月18日凌晨4时45分,该局召开第二次新闻情况通报会,专家组称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据4月18日人民网报道)
山西省质监局这个结果一出来,就遭到了网友与媒体的强烈质疑。这是因为,在抽样送检产品中,并没有消毒氯水事故次日(2月4日)生产的饮料。按理说,最靠近事故的一批可乐,最该出现问题,也最该检测。
可诡异的是,这批可乐神秘地失踪了。据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梁宝爱介绍,仓库里已无2月4日的库存产品,稽查人员经过多方努力也未能在销售市场上获取2月4日生产的饮料产品。另据,山西省质监局根据销售台账记录核查,已售产品全部在山西市场,未销往省外。
那这一大批可乐去哪儿了?难道自己长上翅膀飞走了?当然不可能。市场上能找到5日、6日、7日、8日出厂的可乐,怎么就偏偏找不到最为关键的4日产可乐呢?这是不是也太巧了?这批可乐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不是真如外界传闻的那样,果真被污染了?否则,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在检测名单里单单少了这一批。
上市时间如此之短,这批可乐也不可能完全被消费者喝进肚子里。仔细想想,之所以消失不见,其实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可乐已被厂方藏匿起来,故意不让检测;二是,像爆料员工所说的那样,销往了偏远地区,一时找不到。可无论何种原因,都说明有人不想让这批可乐曝光。
现在的问题是,不管这批可乐去了哪儿,作为最关键的证据缺席检测,其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受到污染的可乐里含的可是含氯消毒液,这就相当于水里被掺进了84消毒液或是漂白粉。喝了这种含氯饮料,到底危险不危险呢?含多少是在安全警戒之内,含多少又会致病、致命呢?对此,专家的解释必须权威。
专家不能在缺乏重大证物的情况下,说没事就没事。在一次次重大安全事故面前,一些专家往往被权力与金钱所绑架,给公众以错误信息,误导公众。
这样的检测结果,对可口可乐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冲击。既然检测结果让人质疑,在生命安全面前,消费者肯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从此不再喝可口可乐也理所当然。
目前,最权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重新找到那批神秘失踪的2月4日产可乐,将其送检。同时,撇开与企业具有重大利益关系的省质监局,重启新一轮检测:或是进行异地检测,或是直接由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权威鉴定;但必须全程接受媒体监督。惟其如此,才能回答公众的疑问,才能挽回企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