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做好人的环境?调查中,72.1%的人表示政府应制定相应制度,不让好人吃亏;70.0%的人指出要营造好人受羡慕、受尊敬的社会环境;62.5%的人指出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好人有榜样作用;57.9%的人认为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中国青年报5月22日)
都说做好人难、做好事难。虽然有些好事,只需要我们去伸手扶一把,让跌倒的老人站起来;只需要我们在公交车上给带小孩的妈妈让个座,让母子歇一下;只需要我们说句话告诉问路的人一个正确的方向,免得他走冤枉道……可是,就是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有时候也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坚强的信念,去面对某些刺目的眼神和质疑的表情。这是做好人、做好事的心理成本,虽然不像外在的金钱、物质等显见的损失,却往往是大众做好人最难逾越的一关!
本来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好人”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还记得贫困的父母在教育我们几个孩子的时候总是说要做一个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好人,这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社会家庭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自然的方式。社会上做好人、做好事,人人都在做,时时都在发生,如吃饭、喝水般自然;当然,社会也有偷盗、抢劫等丑恶现象,可是,相较于社会做好人的蔚然成风,“坏人”绝对是社会的一小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任却变得比登天还难,做好人不但得不到社会与民众的认可,竟然演变得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究其根源,社会公德的整体缺失难辞其咎。要想改变目前的困境,既需要政府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好人氛围,更需要社会、家庭承担起公德教育的重担。从我做起,只有做好人不吃亏、不被嘲笑,受到尊重和应有的表彰与表扬,没有心理“成本”,才会有更多的好人回归。(中国台湾网网友:王继凯)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