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咋给人民日报带来危机感

时间:2012-04-28 14: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人民日报社一位年轻编辑在社内培训时举出姚晨粉丝1955万的事例,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4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这儿危机感的体现的在受众的数量上,但还不能真正体现危机感的实质,因为不同的媒体和方式,传播的信息给个人的价值不同,因而可能发生的作用也就不同,最重要的危机感,不在一次性受众数量上,而在其后的可能连锁反应上。如果没有这种后发的潜在效果,那么是死是活,才真得是危机感降临了。
 
  在自媒体时代,传递给公民信息和情绪的渠道大大增加和扩展,比如名人微博这种方式,传播量受众惊人,他是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该文章就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网络对药家鑫案件的情绪化宣泄,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绝后的大事件,其影响力在媒体传播的历史上和现代舆论监督上、对社会影响的广泛上,其冲击力、效应,是传统媒体无法制造出来的,那就还是自由的声音在开放的平台上,具有无比巨大的活力,传统媒体是渠道的水,经过了层层节制,这种宣泄是山洪暴发,无拘无束。
 
  举例赵普“不细说”微博,带来的社会冲击力,也不可小觑,但是带来了更多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媒体监督到底能发生多大的作用,媒体人的和职业道德要求和社会法律的滞后等等。赵普的微博给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始料未及,人们反思,他的做法是否合适得当,但是有没有考虑,正是他的“不细说”,激发了公众对真相的渴望和追求,其直接的效果,是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具体说就是摧毁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若果没有这条微博,更多的人还在“每天六颗劣质胶囊”的吃下去。 

  自媒体时代,人们对真相的渴望,对社会压抑情绪的宣泄,更容易找到爆发的突破口和方式,尽管它初始阶段朴素迷离,但不妨碍在情绪化的推动下,向真相接近;尽管他破坏力巨大,但是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说,危机感不是受众的多寡,而是他的后续的影响力因子的大小,比如英国出版的《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0年它的影响因子为36.101,使得许多科学研究领域的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这才是他可怕和敬畏的地方。危机来临,告诉我们,不能再持续那种“至于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的自我陶醉。 (中国台湾网网友: 肖勇)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