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路人甲”的“冷漠”

时间:2012-04-27 16:35   来源:中国台湾网

  据《深圳晚报》报道,近日,刘小姐在深圳宝安黄田邮政储蓄所的ATM机取钱,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3名劫匪竟在保安员和监控摄像头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转走了刘小姐卡中的2万元钱。

  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身边的近20名群众及银行保安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刘小姐报警也没去阻止劫匪的不法侵害。

  我们不禁要问:社会公德心、正义感哪里去了!人心为何变得如此冷漠!

  其实,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例如“佛山两岁女孩悦悦连遭两车碾压行人无视”,“讨薪女子13楼窗外欲跳楼遭围观起哄”,“女子列车突发精神病脱衣裤引10人强行拍摄”,“天津‘许云鹤’案”等等,都体现了当今社会道德滑坡,正义感缺失的悲凉现状。被媒体曝光之后更是引来群众一片哗然。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倡导和谐社会以来,各种不和谐的声音随之而来,当然,这可能是落实决定过程中必要的过渡阶段。

  但是,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更多的人对于“和谐”的理解。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社会的现状得以很大的改观。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社会关系日益多元化,人的交往方式发生很大改变,逐渐由“熟人社会”变为“陌生社会”,人际交往也日益利益化、商业化。

  同时,伴随着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人际中的坑蒙拐骗现象等的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任问题变得尤为艰难和复杂。

  其次,在我国步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各方面虽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但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发展尚不成熟;另有许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不能很好的保障预期的正常社会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公众意识。

  此外,城市中社区组织、居民委员会,乡村中村委会、村干部等对于居民公众意识的引导、宣传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群众缺乏公众意识的原因之一。

  负面案例蚕食民众互信度是造成“冷漠”的另一原因。信息化发达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便利,同时也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受一些负面案例的影响,大人们在心中暗暗担忧,同时把自己的担忧转述给孩子,于是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少管闲事”的思想。如此循环下去,社会也定然渐渐冷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如何有效提高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水平,是一项亟待仔细琢磨的问题。(中国台湾网网友 林子乔)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