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公安机关近期破获的特大“地沟油”案件,揭开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黑色产业链,案件令人惊心。
有网友形象地比喻,“地沟油”6步飞入百姓餐桌上,比跳“街舞”还快。可见“地沟油”制售团伙猖獗到何等地步,同时也暴露出食用油监管机制的种种问题则令人揪心。
非法制售“地沟油”案件在媒体频频曝光,令百姓谈“油”色变,到了该高度重视、紧抓不放的时候了。
“地沟油”制售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食品、工商、质监、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对“地沟油”的监管惩治已形成“现实分工变成了分家,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对“地沟油”问题的解决,没有进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的奖惩体制,因此,缺乏积极整治的主动性。三是对现有“地沟油”生产加工点的处罚,只没收当事人的生产加工设备,给予“伤皮不伤骨”的惩戒,显然过于软弱无力。因此,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敢于干此勾当,甚至屡查屡犯。
非法“地沟油”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惩处不法分子,已成为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呼声。因此,要想让“地沟油”从百姓的餐桌上彻底消失,一方面要从维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将打击“地沟油”问题纳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奖惩体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明确一个主管和多个兼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千斤重担一人挑”,坚决杜绝“三个和尚无水吃”的弊端,各执法部门还要齐心协力,保持高压态势,建立责任明晰的工作机制,做到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积极作为,真抓实干,落到实处。
只有监管得力,才能让制售“地沟油”形同过街老鼠,露头就打,打得不法分子心发颤、手发抖,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也不愿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让“地沟油”真正从百姓餐桌上销声匿迹!(中国台湾网网友:朱波)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