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中小学生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9月19日下午,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赛阳中心小学3名小学生,因为没有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害怕被老师罚站,于是相约跳楼,此后,3个年幼懵懂的小学生走上楼顶纵身一跃……
事发之后,《江西都市报》《中国青年报》《成都晚报》分别以“相约跳楼”、“不能承受作业之重”、“怕写作业”为题进行报道。让所有看见这则新闻的人们内心产生一种隐约的疼痛,或是曾相识,或深有同感,在人们惋惜之余,舆论质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死了可以不要再做功课了?是功课真的太多?是孩子抗压力太弱?还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后果?
《小康》杂志在前不久探讨中国教育时曾将发生此类事情的根源直指当前的应试教育。对此,新民网曾入木三分进行透析,“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发展,但精神层面的建设一直滞后,导致财富几乎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从古代的‘唯有读书(科举)高’,到现在的完全以物质作为评价标准。当物质成为最高评价标准时,必然导致教育的逆向选择——毕竟,拼命读书是保证今后物质富足的比较保险的路径。于是,传统社会的‘学而优则仕’价值观迅速变异为‘学而优则富’的单一取向。教育被社会拜金思想裹挟,发展人的全面能力的教育本意也就迅速被矮化为应试技巧培训能力。”
相较于以上媒体从根源挖掘事情产生的根源做法,《长江商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发出的“把钱学森放到现在,他照样成不了大师”的感慨则让人感同深受。“以前用一个肩膀背书包,后来用两个肩膀背书包,而现在的高中生则直接用轮子拖书包,我们从书包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课业的繁重让我们的孩子成了得分机器,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这很值得我们反思,也很值得我们担忧。”
希望自己所教的孩子能睡个好觉,不至于精神崩溃、跳楼轻生,这对今天的教育界有识之士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奢望。多年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呼唤始终难敌“应试教育”魔力,无数名校名师都已被迫向高考指挥棒低头,不得不靠不断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回应上级和家长诉求,实在让人扼腕。
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喊了几十年了,但是收效甚微,应试教育依然一家独大,素质教育、快乐教育难以推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症结的主要体现,要根治这一顽症,仅仅依靠教育界自身的行政命令和技术性改革已难以奏效。
但是,我们的教育绝不应该让繁重的课业和无谓的补习扼杀孩子的快乐和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创新型人才?怎么出大师?这是此事发生之后留给人们的另一个凝重的问号!类似“钱学森现在照样成不了大师”的断语言犹在耳,可如今,人们却已不顾上大师的孕育,只想问一声,是什么样的压力竟让三个小女生勇于跳下可能要命的楼房?(中国台湾网网友:胡万宝)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