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8月7日,南京市政府公布该市66个镇街将取消GDP总量考核指标,代之以居民就业和收入等民生指标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办法规定对造成严重影响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或生态环境事故的镇街领导实行一票否决。考核将设一个奖励专项资金,一等奖3名,各奖励300万元。
一直以来,各地在考核官员政绩时,始终将GDP摆在了第一位。考核GDP也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与官员晋升直接挂钩。这些都突出的表现在,同一地区的官员为了争抢GDP,不惜通过招商引资,并且在招商引资上又不惜拼政策、拼地价,为的不过是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招商项目。这些无疑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GDP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彰显政绩的有利教材,更是决定官员未来命运的垫脚石。
然而,正是这种不顾一切的盲目追求GDP的执政观念,导致了一些官员为了在年终考核中拿到较高的政绩分,不惜劳民伤财地大搞政绩工程,最后这些也都沦落为空架子、形象工程;更有甚者在招商引资中,引入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型企业,可谓是“捡到篮子都是菜”,最终GDP确实上升了,但这样的GDP却是拿污染环境的代价换来的。
南京市此次取消以GDP总量考核官员政绩的做法,一举打破了官员“GDP时代”的跟风作为,而将居民就业和收入等民生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且对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官员给予一票否决。后者无疑是对这一类官员的警示,让其充分认识到“捡到篮子的不一定都是菜”。当然,其中还不乏包括“全域统筹规划,科学功能定位;实行分类考核,鼓励特色发展;群众参与评价,体现发展为民”等诸多亮点。这些不仅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贴近当下注重发展民生的时代话题。
减少失业率、提升居民收入无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官员的执政之本,而非一味的大搞政绩工程为自己谋福利。要想根除官员这一不良的执政习惯,就必须不再发那张印有考核官员GDP的无形“试卷”。(中国台湾网网友:孙志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