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经营要摆脱“施教思维”

时间:2013-09-25 14:5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博物馆经营要摆脱“施教思维”

  如果博物馆一味把自己视为教育者而非服务者,面孔难免呆板,眼光惯于俯视,态度一贯冷漠,这样只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前些日子,一位到沈阳采访全运会的记者告诉笔者,全运会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了众多难得一见的文物精品,并请省内多所高校的老师到馆,以志愿者的身份向观众进行义务讲解。可惜的是,馆内观者寥寥,冷清的现场让人心痛。

  国外也有冷清的博物馆。作家赵玫在参观美国作家福克纳故居时,也曾整整一个上午“在空无一人的福克纳的树林、草场和花园里散步”。但那是一个多么小的博物馆呵,位于孟菲斯边上的奥克斯佛小镇,隶属于密西西比大学的南方文化中心,讲述的仅仅是福克纳一个人的故事。而我们的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现位于繁华的沈阳市政府广场东侧,馆藏品总量达11.5万件,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其中,唐代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和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南唐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等均为稀世珍品。这样的博物馆,精心布展后的结果,何以“无人喝彩”,甚至无人关注?

  我们不能单纯地指责博物馆方面“不重视宣传”。打开辽宁省博物馆的网页,我们可以看到比较详尽的介绍,但问题是,那些没有走进博物馆想法的人,有谁会打开博物馆的网页?指责观众“没文化”吗?当然也不对。我们“普九”教育若干年,高校扩招若干年,再指责大众没文化根本说不通。

  但是,现实是博物馆的冷清就摆在那里。

  笔者的一位长辈,至今把看电视称作“受教育”,当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她也受到了张悟本之流的众多负面教育。可知,把教育视为传媒的唯一功能,是一件大可怀疑的事情。博物馆也可称为大众传播媒介,其教育功能一直以来最受人重视,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把自己视为教育者而非服务者,面孔难免呆板,眼光惯于俯视,口气始终生硬,态度一贯冷漠,这样下去只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更可怕的是,在“施教思维”的长期束缚下,稍作探索便会招致各种各样的质疑和责难。几年前,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奢侈品牌展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讨伐之声不绝于耳,类似的展览至今不再重见。与国内博物馆一派端庄却少人问津不同,欧美、日本的不少博物馆,在藏品丰富、意境华美的同时,潮流产品汇集,娱乐休闲俱全,成为追求生活品质的民众日常休闲的场所,其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一些大型购物中心。表面看来,这只是经营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却是两种博物馆理念(或者说传播理念)的各自呈现。如果从效果上判断,两种思维的高下显而易见。

  目前海外一些实体书店,也在走这样的路子。享受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众多文化场馆的宗旨。什么时候,我们的博物馆也能让人流连忘返?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