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节目里不能没有“托”

时间:2013-07-12 15:37   来源:红网

  “我告诉你什么叫职业精神!把最好的结果呈现给观众,这叫职业精神!你以为在那儿搅局叫职业精神吗?我为什么愿意当托,就是为了把最好的节目在大年三十呈现给观众,说我什么都可以!”这是董卿在录制《我要上春晚》的节目现场对于“托儿”的职业精神发飙时所说的话。

  每到春节联欢晚会,魔术播出后,第二天便是各类魔术揭穿的帖子,各种对于主持人“托儿”的不屑。舆论似乎纷纷站在自认为正义的高处,贬低着“托儿”的虚假一面。但不知参与舆论的人们有没有想过,引起大众的舆论争执也是当今娱乐产业想要达到的目的。换句话说,当下娱乐节目的营销是离不了“托”的。

  首先,“托儿”本身就是娱乐节目制作的一部分。就像魔术表演,“托儿”是魔术表演得以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没有“托儿”,魔术就难以进行,难以满足观众的好奇与期待心理,就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娱乐节目。

  而现实生活中其他综艺节目也是如此。前阶段的综艺节目中的“职业观众”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观众表示受骗。但是,在笔者看来,“职业观众”作为综艺节目不可或缺的气氛制造者,就相当于影片的“背景音乐”,渲染节目氛围,调动观众情绪。毕竟,“职业观众”也是综艺节目制作的一部分,是节目所需。搞笑类的综艺节目需要“职业观众”的大笑来渲染气氛,感染电视机前的观众,帮助观众释放压力。而能够触动内心、感人的节目也需要“职业观众”的泪水带动观众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托儿”所带来的强大的舆论影响也是娱乐节目制作希望获得的效果,借“托儿”的负面来炒作自己,成功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毕竟,观众对于魔术的揭穿和对于“托儿”的愤慨,使得网络搜索量以及节目知名度直线上升,这是有目共睹的。

  娱乐圈是一个怪圈。“托儿”、“职业观众”被公众诟病,舆论甚嚣尘上,但是,这些“作假”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之卧虎藏龙》的“虚拟观众”。观众的谩骂声、吐槽声让一档节目迅速被广大人民熟知,这种负面营销的做法不得不惊叹其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益。娱乐节目制作方尝到了这样的“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托儿”变成了节目的负面营销手段。

  再者,很多观众对于娱乐节目有一种“找茬”的心理需求。有这样一个观众群体,他们倾向于去解构节目制作方给大众呈现的世界。而一次次“找茬”后,大众兴奋的自我观点表达所带来的舆论有目共睹。当今娱乐市场便洞悉了这种受众心理,将节目有选择地“露出破绽”。源源不断的“托儿”、“职业观众”就是在这利益诉求中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不管是出于充当“背景音乐”的节目制作一部分的“托儿”,还是靠“托儿”带来舆论效果的负面营销,或者是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找茬”心理,“托儿”都是节目制作方与受众互动的结果,娱乐不能没有寄“托”。

  当然,“托儿”维系娱乐节目的生存发展终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路,综艺节目还需“修行靠自身”,自我创新乃是娱乐节目行业的当务之急。(刘雨花)

编辑:顾文婧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