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如何阅读,折射的是国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让人眼前一亮。
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到,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手机阅读的人群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增幅达13.0%。娱乐内容成为手机阅读接触者的消费重点,这也与手机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相关。这说明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快速浅阅读发展极快;同时纸质图书的阅读也有所增长,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达到了4.39本,显然,这也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功劳。
虽然青少年阅读有所下降,但陪伴孩子读书的家庭以及图书阅读意识却有所增加,超五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接近七成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这一比例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点。换言之,中国国民的阅读呈现一种两极分化的趋向。以手机阅读为标志的浅阅读,和以纸质图书阅读为标志的深阅读都有逐渐扩大的倾向。
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纸质阅读通常是线性的,连续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品味文字细节、交流观念思想,同时也需要阅读者付出相当的思考上的努力;而网络化阅读侧重于令人愉悦的体验,它具有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等特征。
长期以来,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的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接受阅读的一方,而是提供阅读的一方。如何不把浅阅读做成仅仅是迎合读者需要的阅读,如何不把实用型的阅读转变为欺骗性的实利型阅读?浅阅读,是否一定要挑动和迎合读者最低层的情绪情感?实用型的阅读,是否一定要编造诸如成功学之类的点金术的学科?这些都是未来出版需要思考的问题。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序言中提到,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感叹,许多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阅读其实只能是一种慢慢走的姿态,不论是浅尝辄止,抑或是深潜其间,好的东西都需要慢慢来找。(作者为北京文化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