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电影,中国已成内容消费大国

时间:2013-01-07 13:29   来源:新京报

  2012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处在拐点前的运行状态,用电影史上一部经典影片来形容2012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就是《乱》。不过,乱未必是坏事,2012年是中国电影在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改革这两个方面上的总结点,甚至是拐点,中国电影经历了大片时代,升级产业,已经是一种共识。大致在十年前的2002年,电影产业的改革与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几乎同步开始,诸多与电影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以《英雄》为代表的商业大片的出现,都是在整整十年前。

  好莱虎凶猛扑来

  进口大片骤增70%,但每年依然还是12个月……

  2012年一开始,中国电影面对的就是一个来自外部的冲击。

  随着国家领导人在2月份访美,中美双方就解决WTO中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这个协议将中国每年进口美国大片配额从之前的20部一下子提高到34部,骤增70%;此外还有一批买断放映版权的进口片在国内上映。与此同时,美国进口大片的票房分账比例从13%、17.5%提高到25%。进口大片骤增70%,但每年依然还是12个月——这就给排片造成明显的混乱,今年上半年的3-6月和下半年的9-11月,占据全年一半时间的档期都成了进口大片轰炸国人视野的强势时段,其中一度出现了六部分账进口片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集中上映的情况发生。

  就这一年来的表现来看,这个协议对国产电影的冲击非常之大,直接导致了国产电影在上半年惨痛的票房大溃败,以及下半年若干国产片为避开进口片风头而纷纷修改、推迟上映档期,其影响力一直作用到年末的贺岁档。例如被华谊兄弟和冯小刚报以强烈市场期望的《1942》,就在与《少年派》的竞争之中铩羽落败,票房表现不佳。

  还是在这一年,万达收购北美院线AMC、小马奔腾收购数字王国……世界电影与中国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让大片进入中国市场那么简单。通过收购、控股、技术引进和直接投资等形式,电影产业正互相渗透,更多的国外电影公司开始参与到中国电影产业的制作环节。国内数家影视传媒集团和投资机构,与诸如梦工场、卡梅隆等美国一线制作公司和导演合作在国内设立制作基地和产业园也是这种合作的一部分。这种“深度合作”,就导致2012年还成为中外(主要是美国)合拍片元年。从2013年开始,类似这种“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式的合拍片,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影院里的一个主流放映片源。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