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捡起现实喜剧传统

时间:2012-12-14 15:01   来源:新京报

  在电影工业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国,我们没有办法认为一部电影会带来一种类型质量上的提升,至少是我们自己把现实性喜剧的优势遗忘殆尽,而徐峥所做的只是把这个传统捡起来。

  我们并非没有看过好的华语喜剧片,无论是王好为的《瞧这一家子》还是由许冠文开创的香港新喜剧时期,具备现实性的喜剧其实在国人的观影体验里有着很好的基础。王好为和许冠文或多或少都是在时代转型中,为喜剧片开创新的格局。但很可惜,这个开端并没有坚持太久,我们在喜剧片类型化过程并不成熟的时候,过早地以资本作为主导,放眼过去皆是大片。因此,当徐峥从演员的身份转型导演,并促使《泰囧》在一个大片夹缝中找到自己独特时期的时候,我们应该可以期望,这或许是华语喜剧片的另一种开始。

  举凡喜剧,在编剧环节除了通常需要的独特的结构框架之外,最重要是桥段,通俗来说也就是所谓笑点,而更重要的则是有能力的喜剧演员,并且凭借默契的配合很好地完成喜剧电影的要点。这两点结合才是喜剧的本分,我们不能用其他的类型电影来要求喜剧提供观众怎样的责任,更加没有必要把《泰囧》和同时期的影片相提并论。从某一个时期开始,我们似乎更加习惯于每年在影院里看到几部古装喜剧,这是香港人在许冠文、陈友之后的时期所惯用的喜剧类型,但这并不成功。虽然同样是徐峥、黄渤主演的《疯狂的石头》,在上映之后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潮,类似的喜剧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生,可是制作工艺都稍逊许多。《黄金大劫案》的失败,也在提醒着创作者,喜剧还是要根植于现实生活,一个传奇人物,一段成长历史,实在很难是一部喜剧可以容纳得了的。

  徐峥就在做这样的本分。这些演员并没有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式的伟才,甚至也不是生来就做喜剧演员的。徐峥也好,王宝强也好,甚至是已经演了不少喜剧角色的黄渤,所采用的方式,只是相互配合,达成整体效果,然后把剧本中的有趣段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影片涵盖了多种元素,以一部商业制作来看,费尽心机,这大概也可以说是所谓的诚意吧。从约翰·休斯作品中脱胎而来的人物关系,有泰国独产的美女元素,有传统的商业片必备要素(黑社会和似是而非的追车戏),还有多组人物关系的温情成分。这显然不是跟《人在囧途》之风的作品。同时,作为电影院爆米花电影,它也很好地完成了产生连锁笑声的任务。也许单独来看并不出色的笑点,在气氛的渲染下,也会产生连锁反应,这恰好也是观众走进影院想从喜剧片上得到的。

  用徐峥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的笑点是随着情节而来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出自表演,而非过于浮夸的坊间段子。尽管与这样的自我认定还有不小的距离,但的确也没有拘泥于台词,或者高密度的人物形象反差。我们没有必要反复强调,在喜剧的创作上要本着怎样的原则,又要完成几项任务。实际上,在电影工业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国,我们没有办法认为一部电影会带来一种类型质量上的提升,至少是我们自己把现实性喜剧的优势遗忘殆尽,而徐峥所做的只是把这个传统捡起来。电影依赖创作者或创作团队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只能做到开始,随之而来的或许是新一轮的风潮,也或许是戛然而止。毕竟,去年的黑马《失恋33天》不也没让国产爱情片提升什么格局吗?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