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属事件:被侮辱和被伤害的

时间:2012-06-07 10:44   来源:千龙网

  5月30日,知名人士李开复在微博上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的活动,向天津卫视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开炮。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1日零点,在近23万网友投票中,超过93%支持“抵制”倡议。

  《非你莫属》火了,这次是真的火了!当遭遇到鲁迅写《纪念刘和珍君》式的困境时,朋友问到“先生可曾为‘非你莫属’写了一点什么没有?”,不敢自比鲁迅,却总要参与一次全民娱乐式的点评,填补一下儿童节里的寂寥心情。

  如果不是李开复微博“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是形成不了的。此前,刘俐俐和张绍刚在《非你莫属》的交锋不了了之。伶牙俐齿的刘俐俐湮灭在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话题中,张绍刚的沉默是金,使节目继续照常进行,时不时地爆发出一些亮点,直到节目现场问昏求职者。尽管之前无数网友在互联网上表达了愤怒,却没能引起节目的变化和社会舆论对《非你莫属》的谴责。

  李开复的介入让事态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机,大量的粉丝行动促使党报言论也加入了对《非你莫属》批评,不难想象,《非你莫属》的“民愤”经由微博“放大器”加大后,演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公众文化事件。李开复“觉得该节目除了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外,节目的面试官和主持人高高在上、强势刻薄、对人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传递了负面的职场文化。”——将“职场文化”引入到中国的现实社会语境中,李开复自身的文化背景的光环掩盖了真正被侮辱的和被伤害的人群。

  历经了微软和谷歌的高管职位,李开复的话语权已经跳跃出中国国内的语境,这也是为何刘俐俐事件后,国内舆论没有对《非你莫属》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的关键原因。刘俐俐即便也有海归背景,在节目表现得也不卑不亢,但舆论没有完全站在刘俐俐一边,还有很多人在观念上就判定刘俐俐是“狂傲”的,他们更加认同张绍刚的反应以及评委们对刘俐俐现场的抨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个体”的概念,刘俐俐的自我本来面目是被主流文化心态所不容忍的。

  就像和最火爆的征婚交友节目《非常勿扰》一样,《非你莫属》之类求职节目也是舶来品。中国人将各种节目本土化之后,形态上借鉴了躯壳,骨子里依然是中国人的旧有观念。几十年的概念中,求职者是必须仰视雇佣公司(最有中国特点的名词是“单位”)的。事实上,除了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招聘都是劳务市场买方占有绝对优势,人多而位少时,人的尊严已经被生存的压力完全覆盖了,急于生存的人们在为谋求一口饭吃而奔波时,想不来什么叫“职场文化”,也无从知晓“人文关怀”,很多人甚至连概念都没有听说过。

  《非你莫属》事件中,李开复是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一个华裔美国人的声音在启蒙无数求职路上的人们,提醒他们有获得自我尊严的意识和能力。在事件中,《非你莫属》节目的求职看似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人,但实际上,天津卫视何尝又不是“被侮辱和被伤害的”。

  国内电视媒体提供的不过是一个大众媒体的平台,所有表演者都不自觉地遵守着社会既有的文化潜规则。21世纪不意味着中国五千年根深蒂固的阶层观念能够彻底被打破,电视节目中老板们坐着貌似“达芬奇”的座椅俯视着求职者时,阶层的分割感昭然若揭。

  《非你莫属》的老板们是不可能平视求职者的,在节目编导的眼中——本质上两者也属于不同阶层的人。在阶层封闭,官二代、富二代“世袭”的现实层面里,几千年的文化魅影时不时地迸发在节目中,主持人和评委嘉宾也无可避免地因袭着居高临下的阶层优越感,忘记了人格的对等。

  日前,有媒体引用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引用过的言论,“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每一个真正求职者地挣扎是显而易见的,却鲜有真正持有话语权的人为他们声张,“平等”不是应该在挣扎时才有的感觉,不应该是经受无谓的被侮辱和被伤害,那不啻为一种苦难。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