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水浒传》正在安徽、东方、天津、山东四大卫视上星热播,记者发现,尽管该剧逃过了被“全盘否定”的命运,但其刚开播便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却实实雷翻了观众。“当看到那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时,哥乐了!”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这样说。(8月8日《南方日报》)
循着现代人的理念与思维,网友们对某部影视作品的嘲讽或挖苦,未必不是一种另类的免费广告。不过,针对“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宋朝时哥伦布还没发现新大陆”的质疑,“新水浒”的导演似乎颇有苦衷:在剪辑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在北京确实找不到大片的高粱地,所以还请观众见谅。
且不说“新水浒”的玉米地替代高粱地,是否真属无奈的“植物穿越”,然而近些年来,不少历史剧中的穿帮之瑕,却早已成为观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甚至于,网上专门出现的“穿帮网”曾有披露,去年播出的新版《三国》历史硬伤超过10处,而新《红楼梦》演员则读了许多个的白字。此外,今年上映的《关云长》中,关羽竟将13世纪才从伊朗引入中国的胡萝卜搬上了桌面,而几年前播出的《大汉天子》里,汉武帝还喂大臣吃上了方便面。
影视作品当然不可能是“历史教科书”,历史剧中时隐时现的穿帮瑕疵,要说也未必能够“误导”多少青少年的正确认识。正如有识之士所言,此起彼伏把观众雷得里焦外嫩的穿帮之瑕,其实检验出了历史剧制作者对艺术作品的基本诚意。玉米穿帮也好,胡萝卜穿越也罢,对制片方的收益钱袋没有任何影响,对导演的扬名立万同样无伤大雅。然而,正所谓“文如其人”,影视作品也是同理,太多历史瑕疵隐喻的诚意缺失,无异把观众当成了傻子,那才是最最要不得的愚蠢表现了。
或许,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实语境下,要求历史剧编导者再像旧版《红楼梦》那样,花上3年时间去训练演员琴棋书画的技艺,已属迂腐之举。但公众不禁要问:倘若连历史是怎么回事都还没搞清楚,又拿什么来证明你能拍摄历史剧的底气?
广大观众作为影视作品的观赏者,并非对历史剧中的穿帮之瑕疵“容不得一粒沙子”,但至少请某些牛气哄哄的名编名导做到两点:要么事先匀出一点心思和精力,多做防瑕减疵的功课,要么就像以前教材里附上的“勘误表”那样,在片尾字幕中专门映出一栏“穿帮表”,算是主动为自身作品打上一块“诚恳的补丁”。否则的话,总是希冀公众在“纠错”之后才请求见谅,一次两次尚能蒙混过关,次数一多,只能愈加印证,这不过是一种缺乏诚意的虚伪道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