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16日通过微博就其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出现错字一事,向公众道歉。故宫在这份声明中说,此次赠送锦旗由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赠送前未“交院里检查”。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5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被盗、错别字、私人会所,三桩大事让故宫成为5月份最炽手可热的新闻焦点。我们可以将这些事件理解为巧合,但巧合中也定然存在一些必然的因子。甚至可以说,这些事件和之前的“故宫一碗面20元”、“星巴克咖啡入主”等负面新闻,也是有关联的。
现在故宫道歉了,为了“一字之谬”。在强大的民意基础上,在汹涌的质疑声之中,故宫通过很潮很时尚的微博向公众进行了道歉,此番举动,值得肯定。但是,公众对于故宫的回应预期却不只停留于对“一字之谬”层面,公众需要得到的答案还有许多。
首先,故宫的安保是如何失守于一位业余的小贼的?是这位贼太厉害,还是故宫的安保本身就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此事件之后,故宫里所珍藏的百万余件文物与50余万册典籍,又如何让人放心?其次,作为全国人民的共有文化遗产,故宫里到底有没有私人会所?如果有,为什么要建?都有哪些会员?什么资格的人,才有权利申请会员?……诸多问题,都需要故宫一一解答。
遗憾的是,故宫现在对于安保与私人会所的问题还没有正面的回应或道歉。大有你报道你的,我充耳不闻;你质疑你的,我闭嘴不谈这样油盐不进的架势。这与现代政治理论中公共文化载体的预期有着相关大的差距。坦白讲,故宫负面新闻不断,本质上反映了作为我国第一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故宫,在各个方面的落后与傲慢。显然,比“一字之谬”更应当值得反思的是“一宫之谬”。
故宫以前是紫禁城,现在不能还是紫禁城;故宫里以前充斥着皇家的不屑,现在不能还是不屑。以前的紫禁城中可以封闭,可以傲慢,可以强词夺理,可以误导公众,可以成为最高级的皇家会所,甚至他本身就是皇家的私人住宅。但是,它现在是全国人的故宫,是全国人民的共有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它是一种公共资源,它需要履行公共义务与公共责任,它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和公众完成互动。而不能再次与特权、权贵联系在一起。
故宫的管理,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管理模式。而不能停留于以前明清时代管家式的维护概念之中。与公众及时完成意见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方面,如何防止让故宫再次特权化,是另一个方面。其实,自1924年溥仪再次被赶出皇宫之后,故宫就已经不再是特权的象征了,相反,它应该成为每位华厦子孙的共有财产,每位公民都有权利去关注它,关爱它,故宫管理方更应该给每位公民以关爱它的权利和机会。(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