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我国大文豪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为了卖弄自己的“高深”学问,孔乙己硬是拉着人家咸亨酒店里的伙计,要考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孔乙己还煞有介事地对伙计说,“回字有四样写法”,旧时代迂腐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下子便跃然纸上。
如今,像孔乙己这样的人“多乎哉?” “不多也”,绝对有!
最近,享有“京城第一保卫处”之称的故宫内闹起了“贼荒”,在故宫进行展览的香港两依藏博物馆9件藏品被盗。经北京警的方全力侦查,最终将“故宫大盗”抓获归案。为了对北京警方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相关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然而,“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让人大跌眼镜,有网友质疑:堂堂故宫,难道也写错别字?为了掩饰错别字的尴尬,故宫相关负责人如此解释,“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5月15日 《北京晚报》)
故宫里的“撼”字,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的“撼”字真的是“一样一样”的吗?笔者不是汉语言专家,对汉字也没有什么研究,特别是“藏在深宫人未识”的“撼”字,更是如同故宫内的文物,是“可望而不可及”。
故宫里的“撼”字,真的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是一样一样的吗?而且还等同于“捍”字?为了弄清“憾”字的意思和用法,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字典,对“憾”字进行了一番研究,结果发现,“撼祖国强盛”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里的“撼”字,确实是“一样一样”的,都是“摇动”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里对“撼”字的解释是“摇;摇动”。《辞海》(上海辞出版社)对“撼”字的解释也是“摇动”。引申为用言语打动人,《宋氏·徐绩传》里有“微言撼之”的表述。收录汉字较全的《康熙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撼”字的解释是“摇也”的意思,还一种解释称“撼”通“感”,“与《诗》无感我悦之感同”。《新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也称“撼”字的本义指“摇动”。《新华大字典》对“撼”字的文字源流解释是,“撼”是形声字,“扌”为行,“感”字为声。而《辞海》对“捍”字则有五种释义:1、保卫;2、古代射者所着的一种皮质袖套;3、坚实貌;4、张开;拉开;5通“捍”,强悍的意思。
虽然笔者花费了一番时间,对“撼”字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学习、研究,但始终没发现“撼”字有故宫方面的释义,也没发现“撼”字与“捍”字有什么“血缘关系”, “撼”字不是“捍”字的“变性”,它们也不是新兄弟,毫不搭干呢!
问题来了,既然“撼”字的本义是摇动,故宫里的“撼”字,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的“撼”字也是“一样一样的”,都是摇动的意思,那么,“撼祖国强盛”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故宫暗指北京警方“密谋暴动”,或者要搞“恐怖袭击”,要“摇动”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盛的根基?非也!人家故宫负责人说了,“撼”字没用错,用在这里(“撼祖国强盛”),是为了“显得厚重”些。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汉字,同样是“撼”字,怎么一到了故宫,就变得厚重起来了?难道进入故宫的“撼”字,沾染上了文物的气息,和文物一样厚重、高深和高贵?
确实,“撼”字在民间,看起来很不稳重,字典对“撼”字的解释也都是“摇动”, 显得有点“摇摇欲坠”,因此,作为有深厚文化沉淀的故宫,有责任以正视听,就因为到故宫走一遭,我们的汉字,确切一点说,是我们的“撼”字,因此不再“摇动”,而是披上了“厚重”的外衣。
看来,故宫不愧为藏宝之地,就是我们的汉字,到故宫走一遭,也立马会“老母鸡变鸭”!只是,故宫能让变“鸭”后的“撼”字,在全国“飞”起来吗?(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