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别成为私人会客厅

时间:2011-05-16 14:15   来源:中国网

  前日故宫否认建福宫成为顶级富豪私人会所。14日,一名知情人爆料,他与百余名长江商学院CEO班学员均收到一份徽标为紫禁城建福宫的《入会协议书》。他透露,故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公司表示成为会员可享受在建福宫宴请、开会等服务。会员需按期交付年费。(5月15日《新京报》)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的“放炮”,虽然故宫方面坚决予以否认,但从“知情人的爆料”来看,建福宫存在商业化经营现象恐怕是回避不了的。其实,风景名胜区或者是故宫这样的文化文物遗存场所沦为富人消费的“专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近几年,一些房地产商争相在名山景区大兴土木,建“富人区”、别墅群。比如香山、泰山、白云山、洱海等许多风景名胜之地,都在或已经沦为富人的“后花园”,这与故宫建福宫摇身变成富豪“会所”,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宫也好,风景名胜区也罢,都是公共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如今却频频成为商业运作牟利的噱头,沦为富人独享的“后花园”——令人痛心之处不仅在于公共利益的被挤占,还在于公共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被毁坏。而事实上,一些景区遭遇的“掠夺性开发”,纵然马上叫停,景区的原貌怕是也难以恢复了。而故宫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文物空间,我们很难相信,在长期商业化的经营中,其人文历史和文物价值会不受到侵害。稍有不慎,这种损失就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人文遗迹“异化”的原因并不复杂:富人通过财富的转移消费,获得公共资源管理者的青睐,富人们的欲望和需求被逐利的管理熨烫得舒舒服服,富人越“舒服”,就越挥金如土,为有关方面带来批量的利益进账,可谓是一拍即合“臭味相投便称知己”。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牧民从自己私利出发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而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由此,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后所有牧民破产。景区沦为富人“后花园”、故宫也涉嫌构建富人会所的现实范例,同样也是一场令人揪心的“公地悲剧”。这再一次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警示:公共资源管理者在公共的草地上过度“放牧”,除了监管缺位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缺乏实质性的有效的公共监督。

  以故宫建福宫举行商业活动为例,涉及重要文物遗迹的商业性开发,其项目的立项和开发,有没有经过文物部门、文化部门以及人大的审批审议和公共讨论?怎么能说开发就开发?其间所暴露出的管理公权的强势以及商业资本渗透的无孔不入,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反思了。(陈一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