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中评社19日报道,在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主办的“第三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两岸政治发展和实践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和不足,双方应在“一国两制”的精神之下,进行两岸政治次体系的“柔性桥接”,既不硬性改变对方,又让两岸子系统可以有效兼容,使两岸的正能量得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刘国深表示,在比较“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港澳模式时,以往我们更多地是注意到,“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将更加宽松的具体政策主张:“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其实,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与解决台湾问题在出发点上就有很大不同:台湾问题上的“一国两制”实践,是在领土主权完全重叠的“同一国家”既有基础上,达成两个竞争性政权“两制共存、良性双赢”的制度创新。
回归后的港澳地区“一国两制”实践,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践——海峡两岸“一国两制”的落实过程,有更加切实的可比性,港澳回归后的两岸四地的“一国两制”实践才真正是在同一主权国家平台基础上的国家治理体制创新。
刘国深指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这样的认识基本上形成于80年代,有其时代的合理性。30年前的中国大陆刚刚从动乱转入承平时期不久,我们的综合实力和自信心远远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30年后,两岸四地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对“一国两制”内涵的认识也逐渐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