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华日报》24日社论指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日前访问北京,颇不寻常提到美方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对中关系,这也是美国首度呼应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目前东亚局势波诡云谲,诸多问题需要中美携手处理,当美国已倾向以中国大陆用语描绘建构的双边关系时,台湾必须严肃面对美国的转变。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近30余年来,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国力远远优于大陆,当时,如何定义两国关系,美国喊话的音量明显较大。例如,克林顿执政时期,将中美关系定义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小布什就任初期,将中美关系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但在“911事件”爆发之后,为争取大陆联手反恐而调整为“建设性合作关系”。
但随着美国国力衰退、大陆国力渐强,大陆也开始定义两国关系。奥巴马执政8年,先后喊出“重返亚洲”、“亚洲再平衡”,大陆学界认为美国对大陆战略定位在“对手”与“伙伴”之间不断摇摆。而习近平上任之后,推出胡锦涛首先使用的中美“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胡锦涛所论述的“新型大国关系”为“相互尊重,扩大合作”,习近平进一步扩充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奥巴马当局对“新型大国关系”有所保留。
令人诧异的是,美国大选前后对中国大陆怒目以对的特朗普普当局,竟然在就任短短仅约两个月就急速发夹弯的先是重回美国“一中政策”,甚且附和大陆对中美关系的定义、想望与描述。这不仅再一次印证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更让台湾必须战战兢兢的评估美国的政策意向。
尽管美国在重返美国“一中政策”之后传出将对台大举军售,但蔡当局仍应谨慎评估是否照单全收。以引爆这一波东北亚紧张局势的朝鲜半岛而言,朝鲜发展核武、导弹固然是始作俑者,但美韩建构“萨德”,却是引发大陆对美韩强烈反弹的主因。以此例而言,美国以其国家利益为最高考量,至于韩国是否必须承担后果,则由韩国自付成本。而目前在韩国总统大选中较占优势的文在寅已放话反对萨德,并称愿与大陆协商此一议题。
韩国与大陆尚有协商管道,而目前两岸之协商机制则已中断。特朗普当局研拟对台大举军售,以美国全球分摊军费的思维而言,台湾必须思索是否应付出额外且不必要的成本?未来台湾是否成为交易的筹码?蔡当局不可不慎!
文章最后说,台湾在两大之间,最优之状态为“左右逢源”,获两大供输资源;最劣之状态为“左支右绌”,遭两大予取予求。当美国已露出摆向大陆的迹象时,蔡当局不能再乐观的单相思了。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