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前信誓旦旦地打造“最会沟通的当局”,到现在必须面对民众的诸多不满,相信执政刚满百日的蔡英文已有“当家方知持家难”的感触。
台湾《中央日报》10日发表社评文章说,相信大家都会同意,主持政务不是儿戏,主政者应以理待民、因势利导,且不轻言改变立场。意思是台当局应有让人民有得以遵循的法令及政策,否则就是失职。
自蔡英文上任以来,许多团体因不同利益纠纷上街抗议,而台当局行政团队皆以“给糖吃”、“要五毛、给一块”的手法回应。表面上是皆大欢喜,但事实上蔡当局已埋下“滥情及滥权”的种子,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街头冲突。
蔡英文还沾沾自喜,以“看看他们(抗议者)的脸上表情”来回应台当局“照单全收”的质疑。面对诸多政策“发夹弯”的批评,“行政院长”林全也说“如果人民对政策有疑虑,台当局也能调整,去做调整也不坏,期盼民众以结果来论断施政品质良窳。”
民众从未期待台当局政策是完美无缺的,也从未认为蔡英文当局不能顺应民意而调整施政方向。然而,民众不满的是,当前台当局政策的调整,不仅步骤紊乱、毫无章法可言,甚至沿袭过去民进党强力批判的马英九当局政策基调,却毫无辩解,难怪遭讥讽为“发夹弯”。
台当局本应为人民解决问题、创造幸福,为国家指引方向,但民进党当局却成了问题根源,蔡英文难道没有责任吗?如果全盘照收抗议者的要求就是谈判,那小学生也可以做到,何需高深学问及专业?偏绿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吹捧就算了,连包括高雄市长陈菊在内的许多绿营政治人物也称赞蔡当局的解决问题能力,就知道这个当局是何等“自我感觉良好”了!
英国保守党政府在6月底推动的“脱欧公投”,不小心弄假成真,震惊全球也撼动欧盟,而发动该公投的首相卡麦隆被迫辞职。卡麦隆原先自信满满,以为多数英国人会支持留欧,希望藉由公投拉高他在欧盟的说话份量,也藉此打压他长期以来的对手、前伦敦市长强森的高支持度。在这个被喻为“任性首相”与“叛逆市长”的对决,两人皆误判民意,一个狼狈下台,另一个的首相梦也被迫放弃。
看看英国保守党的两强之争,不禁让人联想到蔡英文与马英九的恩怨情仇。现在民众看到的,不是蔡英文誓言的改革与前进,而是磨刀霍霍、追杀政敌的“千金小姐复仇实录”。
就拿年金改革议题来说。在财政困难、台湾整体经济仍看不到出路的情形下,绝大多数军公教退休人员不反对少领退休金,也支持台当局的理性温和改革。但是,他们无法容忍部分绿营人士的污蔑及偏颇言论。否则以他们的特殊属性来说,怎可能有超过10万人愿意上街头抗议呢?
民进党向来把军公教视为特殊族群,归类为国民党的传统支持者,所以习惯拿他们当箭靶,作为分化与劳工阶级的工具。蔡当局此种“拉一帮、打一帮”的斗争手法,只会更加制造对立而已。
此外,旅游业因蔡英文至今不愿对“九二共识”表态而受影响,台当局不思如何协助业者之正途,反而把问题推给前朝,认为是马当局没做好人数管控的结果,所以不该是台当局府的问题。
这又是典型的推托藉口。当开放陆客来台时,绿营执政县市纷纷希望增加陆客人数及两岸直航班次,更络绎不绝地到大陆城市推销台湾产品、招揽观光客。当时的民进党可不是这么看待陆客来台的呀!
时隔8年,为何相同场景被民进党视为两岸僵局的突破点,而国民党的作法却是“亲中卖台“?请问民进党诸公们,要不要把8年前对马当局所说的话,原封不动地送给蔡英文?
蔡英文当然有她的使命感,也认为改革之路非走下去不可,所以她有义无反顾的决心与勇气。然而,民进党选择的手法却背道而驰,欲以政治斗争来达成改革目的,这正是民心逐渐背离的主因。
蔡英文应了解,当行政团队不循正道、反而以仇恨手法推动政策时,不管目的有多崇高,该政策终将注定失败。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