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服贸协议签署已经两年8个月之久,然而在岛内却迟迟未能生效。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表示,服贸协议考虑周详缜密,处处为两岸业界着想,但民进党方面在春节前竟还声称要重启两岸服贸协议谈判。然而中韩FTA已于去年底正式实施,香港也已与内地签署实现双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这意味着韩国和香港服务业将可早于台湾登陆抢滩布局,台湾业界恐怕连晚集都赶不上了。
评论摘编如下:
两岸于2013年6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但时隔两年8个月,服贸协议迄今仍未能在台湾实行。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近日在北京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再次敦促两岸服贸协议应尽早生效实施,否则“恐怕连晚集都赶不上了”。早在2014年11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就曾提醒台湾方面,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的启动比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早,他不希望看到两岸“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台湾现在还来得及奋起直追,“但这需要台湾做出努力,和大陆相向而行。”然而,当岛内为服贸协议争吵不休的时候,中韩FTA已于去年底正式实施,香港也已与内地签署实现双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这意味着韩国和香港服务业将可早于台湾登陆抢滩布局,台湾业界恐怕连晚集都赶不上了。
台湾与韩国有逾7成的出口产品重叠,谁若能先获得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优惠关税,便能大大提高竞争力。岛内媒体曾以“龟兔赛跑”来形容韩国、台湾分别与中国大陆签署贸易协议的进程:韩国后发先至、占得先机,台湾却是“起大早、赶晚集”。2010年6月两岸签署ECFA,韩国业界忧心如焚,担心两岸经济融合将产生“1+1大于2”的效应,也忧虑台湾业界可先进军大陆市场抢占有利地形。同年底中韩举行首次FTA工作会谈。2013年两岸签署ECFA后续协议──服贸协议,台湾“再下一城”。不料,“逢中必反”的民进党不乐见两岸经济更密切合作,故意拖延服贸在“立法院”的审查程序。2014年3月岛内爆发“反服贸运动”后,服贸协议更是被打入冷宫。当岛内陷入意识形态的缠斗时,韩国急起直追。中韩FTA于去年完成谈判、年底实施。这意味着台湾在两岸服贸协议中享受的“独家”优惠将随着韩国业界进军中国大陆而流失殆尽。
在两岸签订的服贸协议中,大陆向台湾开放80多项措施,当中涉及到像金融、电信等现代服务业,也有涉及到环保、翻译、美容、建筑、医疗等贴近民生的行业。尤其大陆允许台企可登陆独资设立医院、金融、电子商务、批发零售等,这些都是中国大陆当时未曾对外资开放的优惠措施。可见,大陆在服务业方面的开放幅度不仅大于台湾,而且还给予“独家”优惠。
服贸协议考虑周详缜密,处处为两岸业界着想,但民进党方面在春节前竟还声称要重启两岸服贸协议谈判。其实,鉴于岛内业者担心开放市场是否会冲击本地服务业,两岸服贸协议也未雨绸缪地设定了“避免负面影响条款”:受影响一方可临时要求另一方进行磋商,并寻求方法加以解决。所以,万一台湾业者觉得自己利益受损,可根据该条款要求与大陆方面磋商相关事宜。因此,所谓重启服贸协议谈判,毫无必要。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