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耍阴谋玩“台独” 苏贞昌奸诈本色尽显

2012年11月26日 09:2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澳门《新华澳报》23日刊载富权的文章指出,苏贞昌在筹设“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最后几天所使用的两面手法,确是令人感到,苏贞昌已不再是过去的只管“冲冲冲”,不会耍权谋的“埋头苦干派”,而是冲劲尽失,却是充满算计的权术者。

  全文摘编如下: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在筹组“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过程中,尽情地玩弄权术,大耍两面手法。他曾经在民进党“总统”初选中攻击其竞争对手谢长廷“奸巧”,其实现在他自己对待谢长廷的手法才是“奸巧”,也把包括蔡英文在内的民进党内一众精英玩弄在股掌之中。

  实际上,苏贞昌在筹设“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最后几天所使用的两面手法,确是令人感到,苏贞昌已不再是过去的只管“冲冲冲”,不会耍权谋的“埋头苦干派”,而是冲劲尽失,却是充满算计的权术者。 

  其一,是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定位上玩弄两面手法。针对蔡英文在“总统”选战中输给了两岸政策和“九二共识”的现实,民进党必须转型,调整大陆政策,并与对岸进行交流,这不但是蔡英文“败选检讨报告”的主要内容,也是苏贞昌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作出的承诺。按照当时的设想,他在当选并接任主席后,除了恢复“中国事务部”,作为民进党中央两岸政策的研究幕僚机构之外,还将新设位阶较高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作为与对岸进行交流的平台,并向谢长廷作出两项承诺,一是在上任后成立承担“民共交流平台”职能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二是将会邀请谢长廷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委”。正是这两项承诺,促成了谢长廷的登陆“开展之旅”,为未来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并主持民进党的与中共的交流活动作“热身”。 

  但是,苏贞昌最后不但是拒绝了谢长廷、陈菊、许信良等人将“中国事务委员会”改名为“两岸事务委员会”或“大陆事务委员会”的建议,坚持将其定名为“中国事务委员会”,摆明了继续坚持民进党“一边一国论”的“台独”立场,等于是否定了这个机构是“民共交流平台”的设想,大陆也根本不可能认同并接受这个“平台”。为此,苏贞昌乾脆在所拟定的“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中,对其定位、任务,就没有向初始设想那样,赋予与大陆进行党际交流的职能,而只是一个政策研究机构;即使是涉及两岸交流部份,也只不过是为民进党拟定进行两岸交流的策略与原则,而不是作为执行民共两党接触及交流任务的机构。实际上,除了其名称之外,明订其任务的“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的第二条,所赋予的五项任务:“一、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情势之研判。二、关于两岸关系现况之检讨与未来之因应。三、关于两岸政策现况之检讨与未来之因应。四、关于本党与大陆交流之策略与原则之拟定。五、其他有关两岸及区域情势之研判。”就没有一条是将之作为“民共交流平台”的。 

  但很奇怪的是,尽管无论是从名称还是在其所承担任务中,都不具“交流”的宗旨和功能,但在“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中,却有五处使用了“两岸”一词,一是在其第一条明订该“委员会”的名称及成立宗旨中有两处“两岸”的概念:“为策定台湾有关大陆政策与两岸交流之策略方向,以维护台湾主权,确保台海和平及两岸平等互惠之发展,特设中国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并制定本设置要点。”二是在其明订任务的第二条,也有三处使用了“两岸”:“本会之任务如下:一、关于大陆政治、经济及社会情势之研判。二、关于两岸关系现况之检讨与未来之因应。三、关于两岸政策现况之检讨与未来之因应。四、关于本党与大陆交流之策略与原则之拟定。五、其他有关两岸及区域情势之研判。”为此。民进党秘书长林锡耀就宣扬,这是民进党的内规中从未有过的,向对岸表达了最大的善意。然而,倘是要“表达善意”,为何又不干脆将其名称定为“两岸事务委员会”?其实,这只不过是行文所需甚至是“被迫为之”而已,尤其是“两岸交流”一词,总不能写成“两国交流”或“台中交流”吧?那巳不是“交流”,而是“外交”了,显然与现行“宪法”的定位相悖。倘是以此来作为参选“总统”的“利器”,借以争取中间选票,那就难以服人。 

  其二,是玩弄谢长廷的感情。正如前述,苏贞昌在竞选民进党主席期间,确实曾对谢长廷作出上述的两项承诺的。据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撰文披露,其目的是要换取谢长廷在主席选举期间“保持中立,不支持特定候选人”。而当时谢长廷确有履行诺言,依约定在主席选举期间站在中立立场。但苏贞昌在事成之后,却是“过了海就是神仙”,翻脸不认帐,自行宣布自己担任“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召集人。高估了苏贞昌善意的谢长廷却是误信谎言,等了大半年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只是一场骗局,端的是让信守诺言的谢长廷挨了一记闷棍。 

  其三,是挑拨蔡英文与谢长廷的关系。就在谢长廷对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充满了期待之际,苏贞昌却又当面邀请蔡英文出任“主委”,并让其幕僚对外放风。倘果如此,必将引发谢长廷对蔡英文的不满,从而破坏蔡谢结盟。可能这连蔡英文也敏感地知道利害所在,没有上当,并连忙发出新闻稿,予以否认,为自己与谢长廷的再次结盟,维护良好氛围。 

  其四,是逼迫谢长廷、蔡英文、游锡堃、许信良等“入会”,不但是要借此强调自己是这些“前主席”的“顶爷”,而且也是要借此机会,“高屋建瓴”地压制他与这些“席长”前辈的恩恩怨怨。实际上,这四位前主席都与苏贞昌有着不同程度的嫌隙。其中蔡英文、谢长廷二人是前后两次民进党“总统”初选中的惨烈竞争;游锡堃则是在2007年的“总统”初选中,偏帮谢长廷而打击苏贞昌;许信良则是今年五月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中,公开声称因要支持蔡英文而“狙击”苏贞昌。而现在苏贞昌则以自己是党主席,一定要四人“入会”,等于是苏主席手下的“高级党工”。如果不“入会”,就是破坏党的团结搞分裂。 

  其五,苏贞昌拒绝使用几乎已成党内外共识的“主委”一词,而是改用“召集人”的概念,暴露了其既要享受权利而又不想尽义务的滑头心态。实际上,由于苏贞昌已经废掉了“中国事务委员会”的交流功能,只是让其作为一个政策研究的幕僚机构,因而其定位就是“对内机构”,不具“对外”的功能。因此,其负责人就不是作为“拍板者”,必须承担成败责任的“主委”,而只是作为凝聚党内共识,无须承担责任的“召集人”。另外,也已为已经明言反对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游锡堃,及倍感受辱的谢长廷,或会不屑一顾的蔡英文等人拒绝“入会”,而铺好下台阶。因为“召集人”所领导的,也可以是学者专家,不一定非要是党内“天王”不可。而“主委”就必须面向诸位党内要角了。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