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今日针对岛内人才发展和年轻人的现状发表评论。评论指出,当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民众活在希望之中,只要能让大家相信明天会更好,任何体制都是安定的。但台湾的未来和希望又在哪里?思之令人忧心。
评论摘编如下:
5日,台湾主管科学发展的“国科会主委”表示,台湾已经面临人才断层,如果再不有所作为,台湾将会死状甚惨。言辞耸动,但却发人深省。
话说台湾的“高考”,即基测和指考。过去,大家只要把最高教育主管当局核可的教科书读好,再多加些补充教材,多多演练就够了,不过,现在为了避免一试定终身,又有所谓的“一纲多本”,不同的版本让各校自行选择,学生都要有所理解,否则,后果自负。
若从正面看,“一纲多本”下的意见多元或许不是坏事;但若由负面来看,问题是学生的课业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使得年轻学子对于许多事情没有定见。更可笑的是,台湾的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在审查这些教科书时,其意见简直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下面,笔者举几个例子,看看会不会笑掉大家的大牙。教科书写“妈妈忙得如八爪章鱼”,委员说“把妈妈讲成动物,大不敬”,后来改成“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委员说“用动物已大不敬,比作昆虫更糟糕”;写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退件要改为东方故事;引用“狼来了”寓言也得抽换,因为“小孩说一次谎就够了,怎可说两次?”……
坦白说,要担任审查委员好歹也是大学教授或中高级以上的教育人员,看了台湾有这样的委员,想想又会有怎样的学生?过去台湾的大学只有20几所,录取率相当低,只有不到20%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大学。现在台湾有160多所大学,连6科总分只有7分的学生也能进入大学,难怪有人要说,在台湾要考不上大学还真不容易。但也正因为大学泛滥,许多学生根本程度不够也能进入大学,搞得大学文凭已不值钱。日前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的博硕士已经逼近100万人,但学历不等于能力,产学失衡、眼高手低的结果,他们的失业率已经将近50%,许多博硕士被迫隐藏学历,高阶低就,情况严重。
展望未来,在全球化无法逆转,少子化、老年化只会越来越严重,民众薪水无法增加,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台湾的困境在于找不到出路。当台湾的民主发展已经走向民粹当道,当局没办法拿出一个健全的产业、人口及教育政策,朝野不断对抗,公保、劳保、全民健保都有破产之虞,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才是问题的症结。学界在研究、讨论世界各地发展经验时,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当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民众活在希望之中,只要能让大家相信明天会更好,任何体制都是安定的。但台湾的未来和希望又在哪里?思之令人忧心。(韦戈 台湾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