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岛内电视节目低俗平庸化 谁来负责?

2011年09月06日 14:1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近几年大谈自己的“软实力”,但这样的骄傲心情,一打开电视恐怕就会顿时跌到谷底。在那个所谓“神奇的盒子”里,如今已没有知识、没有深度、没有国际观,甚至没有太多可以提升眼界的讯息。作为社会文化的橱窗,台湾的电视只看到“软”,却看不到“实力”。  

  台媒《联合报》6日发表社论指出:最近,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要求电视新闻台订定“自律规范”,不能再无限度地引用网络讯息,尤其是民众提供的行车纪录器侧录像。与此同时,台湾“监察委员”则要求NCC约束电视谈话节目的质量,应多邀专业人士,不能老是那几个名嘴无边无际地畅谈。可见,岛内电视节目内容的粗糙无质,已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然而,各方对此现象似乎均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社论说,台湾电视节目之恶,事实上,恐怕要比NCC或台湾“监委”指出的问题还要严重许多。就电视新闻而言,除了大量引用网络或观众爆料,更令人诟病的是信息的琐碎化及八卦化,不仅深度报导及调查采访全被抛弃,连重大国际新闻都被挤压到近乎消失。从电视新闻,观众看不到世界,只能看到一个扭曲、无聊、躁动的台湾。  

  至于号称是大陆观光客赴台最爱看的政论节目,虽具有“畅所欲言”的自由表象,但评论的特定立场却是一成不变,也就失去了传媒交流意见的作用。就算大陆游客有新鲜感,但岛内民众收看多年,能不感到索然?尤其,经年累月由同一批名嘴评论所有话题,不仅使意见市场更为扁平,也将民众阻隔在真正的专业意见之外。  

  台湾电视有多达一百多个频道,然而观众手握遥控器,却常有遍寻不着一个可看节目的愤怒和茫然,这才是最深的失落。要论电视的“多元”,台湾有各种娱乐台、电影台、幼教台、购物台、旅游台、宗教台,包括特殊族群的客家台、原住民台,甚至还有电视台些只要随便打个电话进去,主持人立刻能帮你算命、开示人生。台湾的电视里什么都有,就是无法给观众活在当下的踏实感,或走向未来的期待感。  

  其间症结,并不难想象。首先,是不健全的产业在狂飙年代骤然开放,却缺乏竞争及淘汰机制,而陷于各自割据的局面。第二,以台湾狭小的市场,台当局和业者却均贪图包罗万象的发展,结果因规模不足,陷于仅求苟活及自相残杀的地步,只能一步步牺牲质量以求媚俗。自制率低、回放率高,早上念报纸,中午把报纸配上画面;乃至大量外购韩剧、日剧,都是此一恶性循环的产物。第三,台当局行政缺乏整体产业的大局着眼,一味在个别新闻报导或节目广告化上作文章,动辄因触及“言论自由”或“行政介入”的红线而遭舆论反噬,而变得畏首畏尾。  

  社论说,事实上,电视的低俗化与平庸化,和台湾近廿年的政治发展存在显著的平行关系。或者可以说,电视质量的江河日下,其实是反映了这些年台湾政治的不自觉迷思:一方面过度强调内向式的“本土化”,而忘了外在竞争,也忘了观照世界;另一方面,电视台为了商业目的而掏空节目的质量,台当局和业者却都以“言论自由”为幌子,假装里头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社论最后说,进步,有时候是一种幻觉。台湾的政治如此,台湾的电视更是如此。台湾“监委”要求NCC管名嘴,或许捞过了界;但NCC以事涉“言论自由”推说无法可管,却不是好理由。NCC要管的,当然不是名嘴该怎么说话,而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评估及淘汰机制,让电视业者严肃负起节目质量管理的责任;做不好的,就换更有能力的业者进来。否则,台湾电视的滑坡沉沦将伊于胡底?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