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生报》今日再次针对岛内人口老龄化问题发表社论。社论指出,农业乡镇的高龄人口比例特别显著,但健康与社会照顾资源反而集中在都会地区。地方政府资源的落差更会加剧恶化这种不平等。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资源准备,高龄者一旦陷入失能状态,社会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
社论摘编如下:
台当局健康卫生主管部门日前公布“台湾老化地图”,全台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口已达10.75%,并且有16个地区老年人口比率超过该平均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农业乡镇的高龄人口比例特别显著,而主要的都会区则集中了大多数的年轻劳动力,人口老化程度最低。
吊诡的是,健康与社会照顾的资源,反而高度集中在都会地区。根据卫生部门的调查,老人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以自身健康居首,其次依序是经济来源、以及生病时谁来照顾等。目前的状况是,无论医疗照护、长期照护、甚至年金津贴等老人所担心的问题,都在集中化、市场化的思维底下,高度密集于高龄人口相对较低的都会区域。
这不仅仅只是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牵涉了高龄者所需要的健康与社会照顾的质量。在目前市场导向的资源安排结构底下,消费者的选择被视为是确保质量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同城乡、教育和社经背景的高龄者及其家属,具备有不平等的选择知能,能掌握的照顾信息事实上差异非常大。因此,最需要资源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高质量照护,而目前的照护市场很可能服务了相对优势的一群人。
高龄者所需资源的不平等,在地方政府资源落差的情况下,更将进一步恶化这种不平等。高龄比例较高的地区,仍然以地方财政拮据的农业县市为最主,而健康与社会照顾在这些财政困难的地区,往往沦为聊备一格或者无力发展的领域。
另一方面,目前世界卫生组织面对世界高龄化趋势,推动“健康老化”概念,意味着提早预防高龄者的失能与健康促进,远比投入所费不赀的长期照顾资源来得更重要。现代医学的进展,疾病照护的提升事实上并没有减少高龄者的长期照顾需求,一旦高龄者陷入失能状态,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社会将付出更大的照护成本。
然而,健康的老年人未必是“依赖人口”,慢性病的威胁并不注定高龄者的功能限制。高龄者的预防失能与健康促进,所牵涉的层面远超过医疗照护的范畴,牵涉了地区经济、住宅、公共工程、社会安全与社会教育等更为广泛的地区发展议题。
以老人常见的跌倒为例,相关部门透过对高龄者更为友善与安全的环境营造、住宅辅助以及更广泛有效的社会教育媒介,将有可能减少目前许多老人因为跌倒而引发的一连串失能危机。此外,若不能够振兴地方经济,留住更多地方年轻人,提供适切的经济与社会安全网络,高龄城镇的老人将很难摆脱孤单与贫穷的处境,这些都是造成失能、限制健康的高度威胁。
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风险,有赖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然而高龄城镇受限于地方财政困难以及错综复杂的地方派系利益,往往无法端出什么政策良方。最典型的场景是,一个健康的老人,处在缺乏资源与积极作为的高龄城镇,在各种失能威胁下,造成身心与社会功能衰退,一旦遭逢急性病症时,只能匆忙地被送往都会的医学中心诊治,却往往无法获得适切的照护,也造成家庭沉重的照顾负担。
高龄城镇不仅仅在劳动力与经济发展上被掏空,成为人口相对高龄的区域,而资源分配的错置,以及政策取向过度偏重市场力量与给付体系,忽略输送体系以及结构性的失能预防策略的结果,让高龄城镇的健康和社会照顾负担更形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