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中韩自贸协定》对台湾的冲击,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公开喊话,希望“经济选民”理性思考,共同拯救台湾的未来,“别逼我离开台湾”。他在日前接受陈文茜专访时强调,他非常担心台湾在经济自由化的国际潮流中自我孤立,而在专访中整整使用了56次“经济选民”一词,呼吁这些选民要积极参与投票,才不会让台湾陷于“反中恐共”而失去成长机会。郭台铭心中之急迫与恳切,溢于言表。
但是很多政治人物对此却麻木或者死不认账,对此,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回呛说,郭台铭的目标正确、方法错误,台湾应向“好的民主”学习,而不要像希特勒或苏联的发展模式。
这段“鸡同鸭讲”的对话,除反映了两人迷宫似的语言和思考逻辑,也相当程度描绘了台湾政治和经济长期以来两相分离的困境,且至今似仍无解。
作为大企业家,郭台铭担心台湾经济受两岸服贸、货贸停滞不前之牵累,因而忧形于色,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事。但他在选举逼近前说出“如果我是外国人,我不会投资台湾;如果我是台湾人,我会缩减在台湾的营运规模”,这些话或许说出了很多企业家的心声,但难免被某些人解读为“恐吓牌”。相对的,柯文哲作为台北市长候选人主动跳出来接招,却回应得相当离奇:说台湾要学习“美式民主”,并不算答覆了郭董“经济优先”的呼吁;然后他突然跳接到希特勒及苏联模式,这不免令人好奇柯文哲的思维究竟停顿在什么年代的时空背景?难道台湾不是一直在自认为学习“美式民主”很成功吗?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