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杂在食安风暴与选战喧嚣之间,第49届电视金钟奖匆匆落幕。台湾每年一度的电视界盛事,激起的涟漪似乎很小,除了颁奖当天的红毯秀,引起大众对影视名人流行品味的一番品评,此外,几乎没有太多人给予关注。部分得奖艺人甚至选择缺席,更耐人寻味的是,连评论此届金钟奖的论述都少得可怜。创立近半个世纪的金钟奖,在当下台湾众多电视人的心目中,究竟还占着怎样的分量?
台湾《中国时报》1日社论指出:打开今年金钟奖的得奖名单,不讳言地说,最满意的,莫过于积极倡议电视公共化的学者与文化人吧?因为这届的金钟奖,仿佛是专门在为公视所量身打造的,颁出去的35座奖项中,公视就占了12座,如果再加上同属公广集团的客家台与华视,就多达16座了,已接近全部奖项的一半,公视的多数作品如此受到评委的青睐,成为今年金钟奖的最大赢家。当然可喜可贺,特别是其中不少得奖人的专业乃至艺术成就,绝对是实至名归。只不过我们在此想要提问的是:办了49年的金钟奖,目的应该不会只是要让公视最终成为永恒的得奖大户吧!
公视集团在台湾电视频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如果换算成实际的收视人口恐怕比例更小,却在代表台湾电视的金钟奖中占去一半,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换言之,一个代表台湾电视产业最重要的奖项,绝大多数商业台都未参加或是被排除在外,它所透露的恐怕会是台湾电视产业的深层危机。用白话说,一个正常的电视颁奖,该是各个商业电视台年度最受瞩目、乃至最受欢迎作品的争奇斗艳,绝不该只是公视集团的孤芳自赏。因为这才是文化产业的真正实力。
商业电视台全面的从金钟奖名单中消失,绝不只一端,进一步的审视得奖名单,不难发现除了公视集团外,宗教台的大爱台也占了4项,等于超过了总奖数的一成以上,如果再与公视集团得奖相加,就远远超过一半了,如果再扣去与作品无关的,如特别贡献奖等,全部商业电视台含有线与无线在内,得奖数到达一半都还有点距离,这个成绩单,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其实是不为过的。
没错,看过这份成绩单,谁都可以搬出速成且民粹的逻辑,痛骂台湾的商业台不长进,不愿培养自己人才,不愿制作精致的节目,只迷信收视率,只会抢购海外现成的影片等等,这些严厉的批评坦白说10年前就出现了,多数的商业台似乎也没有特别太在乎,某些还有产能的商业台甚至选择退出金钟奖的竞赛,了解台湾电视产业生态现况的人其实都心知肚明,再这样下去,有一天金钟奖全面与商业电视台脱钩,干脆更名为公广与宗教电视金钟奖颁奖典礼,恐怕也不会太令人意外。
打开台湾电视史,甚至金钟奖的颁奖典礼史,商业电视台其实拥有过非常辉煌的纪录,台湾在华人圈曾享有综艺节目方面的美誉,也曾制作过不少高收视率的戏剧节目,很长一段时间曾经执全球华人流行文化的牛耳,如今这些曾经的辉煌俱成过往,一线的偶像明星、顶级的制作团队,能出走的全出走了,广告代理商乃至广告预算泰半都流失了,商业台的制作预算日渐困顿,能存活的只剩各类型的谈话节目,加上监管机构乃至主流文化论述,都对商业台弥漫着一片不友善的氛围,台湾当下的电视产业其实不必再打压,就早已经奄奄一息了。如果再加外来网站的入侵,台湾商业电视产业的进一步萎缩,怕是比想像中还要快!
评论再次强调,我们衷心恭喜获得本届金钟奖肯定的公视与大爱台,众多商业台的作品未受评审的青睐也绝对需要检讨,但我们也敦请主持金钟奖的台湾“文化部”官员们,平心静气检视一下金钟奖的项目、参奖作品,究竟对何种类型的作品最有利?再检视一下有那些商业台其实已经连报名都选择放弃了?有多少商业台制作的节目根本连进入的门槛都没有?如果认为还要给商业台一线生机,那么请尽快检讨,或许还来得及。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