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26日社论指出,台湾社会的老化现象越来越受关注。台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993年起就超过人口比重的7%,进入所谓的“高龄化社会”;根据台湾“国发会”估计,从1993年起经过25年,亦即2018年将因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正式进入“高龄社会”。接着因为与“少子化”并驾齐驱,更加速台湾社会人口结构更快速老化,2018年后只经过7年,也就是在202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提高到20%以上,使台湾成为“超高龄社会”。
台湾人口的快速老化,将与礼记大学篇所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背道相驰;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不但没有“人口红利”,反倒是人力赤字,从而成为经济成长的限制因素。
台湾的老化问题,除了人口结构,也表现在社会的食安问题。生理老化的基本现象,是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无力妥善自处。若把社会拟人化来看,社会的老化,也大致呈现这些现象。当一个人生理老化时,常常食不下咽、消化不良;而一个社会运作老化时,食安问题层出不穷,台湾在这两年间出现3个重大食安事件,就是一个社会老化、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以最近发生的馊水油事件而言,中下游厂商对于上游的原材料,由于没有“细嚼慢咽”,以致无法分辨,甚至“囫囵吞枣”,根本不注意来源品质。更严重的是“饮鸩止渴”,为了小利,明知有问题还照用不误。也正如同生理老化一般,重点不在年龄,而在于平时的保养;食安问题显示源头管理的规划与落实都做得不够,而使台湾食安的社会年龄加速老化。
台湾社会的老化问题,除了在人口结构、食品安全方面快速恶化之外,在社会治安上也出现相同的严重问题。台湾从前最为自豪的是社会治安良好,三更半夜在路上独行、三两好友到餐厅大宴小酌,心里都不会有行动的挂虑,更不用担心有生命的威胁。尽管大家也都知道当时社会有帮派,但是帮派分子即使说不上盗亦有道,民间却有“混混怕老大、老大怕警察、警察怕长官、长官怕民代、民代怕记者、记者怕混混”的戏称,亦即存有完整的社会生态循环,稳定运作。各个帮派有各自的地盘,向商家收保护费,商家把围事费用当作向帮派缴纳的特别捐,故自嘲不开店的人只缴税给台当局,开店多缴一个税,小摊贩们甚至自认逃税有理,因为部分已缴给另一群人了。这虽然不是健康的现象,但却是一个还算有秩序的状况,至少帮派分子听到“警察来了”就鸟兽散,而不是把警察拖出去围殴,甚至围殴致死。显然台湾社会治安也已有老化问题,不像“年轻”时那样乱中有序,而显得脱序失控。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