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8月12日发表评论说,台湾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日前表示,目前两岸关系已走到瓶颈,包括马当局的“不统、不独、不武”也愈走愈狭隘,两岸互动需要一个创新思维、新名词或新概念,带领两岸关系走向未来;但他说,遇到选举年,蓝绿恶斗僵局难解,“要找到两岸新出路,我有很深的挫折感”。
评论认为,我们对于苏起为两岸关系的操心深感敬佩。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在于什么新的概念与新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地要把本质表现出来。
马英九一直强调:对于两岸关系,他坚持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两岸以对等、互信、尊严的方式交流。他这个表述中的几个逻辑关系是不可以切断的:一,前提是有一个中国意涵的“宪法”。二,是以一个中国原则为逻辑核心。三,“不统、不独、不武”是不违背一个中国的灵活表述,与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是正面冲突的内涵。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框架,对于“三不政策”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马当局的“不统、不独、不武”为何愈走愈狭隘?关键在于开始模糊本质:一,回避长期坚持的公开反“独”的立场原则。二,回避长期坚持的一个中国、两岸统一的理念主张。所以,“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只能是过渡性、维持性的临时政策,不可能从中寻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出现了打破原定的逻辑关系的危机。
如果说,在马英九、国民党执政初期,这个“三不政策”用来先遏制民进党执政带来重大的动荡与不安,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事实上大家都看到了。可是,在两次执政的长达8年的时间里这个“三不政策”纹丝不动,甚至不断坐大,结果就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提升、两岸政治互动、进入深水区,带来了重大的障碍。也就是说,这样的政策思路不是与时俱进的。
台湾著名的陈长文律师曾指出,国民党的“不统不独不武”其阶段性的意义应该已经完结,消极的“三不”已经不足以因应两岸和国际局势的发展,国民党势必要在台湾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两岸路线的新突破,台湾发展的新方向。陈长文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必须非常清晰地看到这样的事实,两岸关系之所以在马英九2008年当选之后进入和平发展阶段,核心不是因为有了“三不政策”,而是马当局对“九二共识”的坚持,以及国共达成的共识,是一中原则在发挥独特的主导作用。所以,大陆从来没有正面肯定“三不政策”,但因其没有妨碍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也就没有强力反对“三不政策”,基本道理尽在此中。
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又没有国共共识,只有“不统、不独、不武”的模糊政策,两岸关系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盛况,而跛脚的“三不政策”必然走到尽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必然胶着,永远无法突破。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