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12年年公共教育首年第一次免试入学日前放榜,虽然录取率高达9成3,且有近6成3学生是依第一志愿录取,但因计分及比序方式复杂,非但出现“高分低就”,甚至有高分落榜的怪现象,未来的实际报到率可能偏低,免试入学的公平性及合理性,也因此饱受质疑。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4日对此发表社评说,根据统计,这次免试入学,全台湾22万7000多名考生,仅有16000余人落榜,录取者中62.86%是第一志愿录取,90.1%则是前五志愿,学生平均选填约12个志愿,平均2.13个志愿就录取;再加上全台湾各区有6成以上的学生,以高职为第一志愿,似乎显示台当局“教育部”的“适性辅导”政策确实奏效。
然而,放榜之后,却几乎都是哀鸿遍野、怨声载道;不只落榜的学生及家长抱怨,即使上榜的也普遍不满,目前见诸媒体的包括:有人五科A++,竟因作文只有五级分未获录取;有人四科A++,一科A+,作文六级分,填了三十个志愿未获录取;有人二个A++,二个A+,一个A,作文五级分,填满五十个志愿竟然名落孙山;也有不少人一A四B,却进了明星学校;有些人同分,分发结果却大不相同。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学生及家长当然很难接受。
造成这种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固然确有少数是因为所填志愿太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计分和超额比序方式复杂,各地规则又不尽相同,使得考生难以正确选择所致。举例来说,由于采取“志愿序扣分”,一名五A学生在会考积分30分,若将甲校填在第21志愿,其志愿积分仅有18分;另一名五B考生即使会考积分仅20分,但若将甲校填第一志愿,其志愿积分即可得30分;如此会考成绩较低的学生,反而透过志愿序后来居上,得以录取排名较前的学校,试问合理吗?
其次,免试入学强调多元表现,比序项目的设计包括体适能、干部任期、奖励记录及竞赛成绩,在这种状况下,家境富裕、父母用心栽培的学生自然占尽便宜,但这对清寒学生公平吗?
再者,这次免试升学作文占极大比重,即使五科A++,只要作文不到六级分,依然有可能进不了前三志愿,姑不论作文评分每每有相对主观的成分,试问,12年公共教育不是强调“适性扬才”吗?独厚作文难道符合这种精神吗?
此外,这次免试升学的录取率虽高,最后却可能变成一场闹剧,因为目前录取的许多学生,很可能最后不会报到,还会去考特色招生。台当局“教育部”之所以要求高中职“强力留住录取考生”,主要原因就希望能够做到“一免就定位”,但以现在的状况看来,恐怕不太乐观。
最为外界诟病的是,号称免试升学,标榜“学习无压力”,但今年3月有术科特考、5月有会考、7月则有学科特招;学生从去年拼到今年,会考成绩排序前面一万名左右的学生,整个夏天可能就在第一次免试、特招与第二次免试的流程中苦苦煎熬,比起以往联考“一试定终身”,压力反而更大;不只前段班的学生疲于奔命,中后段班学生更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总之,评论认为,12年公共教育固然是必须要走的道路,但制度上的若干缺失如果不及时改正,非但会使良法美意大打折扣,更会激起民怨。因此台当局“教育部”务须尽速检讨改善。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