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太阳花凸显台湾经济的困境

2014年04月03日 09:1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经济日报》3日社论说:两岸服贸协议引发的学运不仅在台湾内部产生了巨大的震荡,对两岸关系的走向也投下了不确定的变量。以太阳花为标志的这一波抗争与冲突,可以折射出很多问题的面向,包括台湾“立法院”民主议事的程序争议、对产业及民生产生何种冲击的实质争议,以及其后衍生出来的“宪政”争议,甚至看深一点,还有两岸博弈痕迹。但若撇开这些表象,所有问题的症结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台湾经济的困境。

  文章摘编如下:

  曾经闪耀亮眼身为四小龙之一的台湾,何以步日本后尘“失落20年”?从经济发展学的角度分析,不难明白。早年台湾经济之“成”,源自于: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以西方经济为主的全球化提供的巨大市场;台湾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初级劳动力及高技术人力。就这三条,台湾经济不但起飞了,而且维持了大约30年荣景。

  至于台湾经济之“败”,也是三条:第一,台湾的劳动力竞争力,先后被取代,与此同时,台湾却未出现新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教育政策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一百多所高等院校,批量培养出来大量的低效人力,水平上既无法满足高科技、高创新产业的需求,技能上也无法满足传统及高端制造业的需求,以致于大批年轻人就业困难,加薪不易;第三,贻误良机的两岸政策。1979年大陆开始转型走上市场经济,当时,理论上存在着巨大商机,但因政治形势,这些商机只有少部分“偷跑”厂商得利。1990年代开始,两岸两会(海基与海协)成立,展开合法经贸交流,当时两岸经济实力相当,理论上,大幅放宽加速经济整合,极有利于资源在两岸之间进行跨区优化配置,实现双赢,1995年前后提出的亚太营运中心对两岸实为一最佳机遇,惜时机一过,商机流失。

  面对经济困境,严肃的课题应是:台湾经济还有出路吗?在哪里?把台湾放在包括大陆在内的全球范围中来思考,或许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具潜力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彻底改革教育及产业体制。一方面,将大量低效率的高等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学院,并促成该等学院与大企业合作,培养大量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技术劳力,使台湾成为新的国际制造业基地。

  台湾另一优势是高素质脑力,此一条件可与高质量生活环境结合,配合政策奖励,打造创新园区。

  细心呵护“台湾Style”,一种长期滋养、得之不易的人文、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打造台湾别树一帜的旅游休闲养生产业。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