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发展引发新思维

2013年11月18日 12: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为突破当前经济困境,台当局正加大力道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自经区)计划,但是,台湾《中国时报》17日社论指出,第二阶段执行工作的租税优惠及金融开放措施,近来却引发台当局内部及社会上很大争议,显示自经区政策迄今仍是挑战重重。若不以新思维重新绘制推动蓝图,未来成果和社会期待恐出现巨大落差。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是为台湾加入TPP(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经济整合而铺路,其示范意义当着重在发展具有未来前途、以创新驱动的产业和经济活动,这也是推动台湾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台当局“经建会”及经济主管部门为发展具有示范性的产业或经济活动,规划给予示范区多项租税减免措施,包括:台商投资收益汇回、专利技术、外籍人才薪资、研发支出、设立营运总部等减免税负措施。这些优惠措施若能对创新及创业活动发挥作用,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主管单位对租税减免范围无限度扩大,从而引发激烈争议。

  主管部门拟将租税减免适用范围从目前六海一空自贸港区及屏东生技园区,扩大至科学园区、加工出口区及各地工业区;实体园区以外事业亦可借“前店后厂”及虚拟特区等概念,在区内享有租税优惠。这种做法必然招致各种质疑:

  其一,示范区将成为享受租税红利的“免税特区”,而非“自由经济”之示范,无助于产业转型升级。

  其二,台湾有关法规规定营所税率大幅降至17%,低于大陆及韩国,和香港、新加坡相当。另台湾整体租税负担率仅12.2%,远低于大陆、韩国的19.4%及19.8%,也低于新加坡的14.1%、香港的13.6%,如果再大规模降税,台当局财政赤字问题将更形恶化。

  其三,如上所述,台湾目前的税赋最轻,而且近年来一再减税,但投资率及外人直接投资(FDI)在亚洲国家却属于垫底,可见民间投资意愿和现行企业税捐负担关系不大。

  其四,示范区和区外适用两套课税标准,不仅扭曲资源分配且变相鼓励企业“作假”成为示范区内的企业,甚而造成各园区行政管理混乱。

  有鉴于此,社论呼吁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应秉持3项原则慎重处理示范区租税减免政策:一、租税减免须限于实体园区,虚拟部分应全数删除或采取最严格限制;二、租税优惠适用对象须限于真正有助经济转型升级的特定产业及相关活动;三、租税减免期限以3至5年为度,避免重蹈过去奖投及促产条例覆辙。

  在租税优惠大幅缩小后,台当局应以行政松绑及制度创新为示范区企业创造利益,从高效率的配套服务来节省企业的时间及经营成本,其效果可能远大于过时的租税优惠。

  另一个争议性政策是自经区金融开放问题,台当局“金管会”将进行金融大松绑,未来除台湾“中央银行”坚持不开放涉及新台币汇率、利率及新台币计价商品连结的金融商品外,包括境外基金、结构型商品等数十项将全面开放投资,目的是吸引投资人购买以往只能在香港、新加坡才买得到的金融商品。

  面对大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台当局“经建会”主张开放幅度应再加大,“金管会”则表示将持续研究开放涉及新台币的商品。对此,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明确表示,任何开放都不能危及台湾金融稳定;过度开放金融商品,可能衍生金融危机。

  事实上,就中小型经济体言,金融开放最大考验就是汇率稳定问题,香港是连系汇率制度,港元兑美元汇率近乎固定,因而可以全面开放不同币别金融商品的交易;新加坡则是透过类似台湾OBU(国际金融业务分行)设计,区隔境内和境外金融交易,避免汇率受到冲击。由此观之,台湾“央行”顾虑可以理解,也应予支持。

  不过,台湾若要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势必要面对区域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香港、新加坡、东京,以及潜在竞争者上海。因此,台湾“央行”及“金管会”似可考虑以严格的金融纪律来替代严格的市场限制,或许可以为台湾打开另一条出路。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