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老人问题一箩筐 台湾应对高龄社会恐慌

2013年11月18日 10:5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快速进入高龄化社会,男性平均寿命为七十六点四三岁,女性平均寿命为八十二点八二岁。财金智慧教育推广协会调查发现,一般老人只希望活到七十七岁,不想活太久,因为担心老弱多病,没有退休金,社会福利救助不足,对未来没有安全感。

  对此,台湾《新生报》16日社论说,古代是“七十古来稀”,现代是“八十不嫌老”。事实上,人过七十,身体上器官都逐渐衰退,除糖尿病等三高之外,还可能绝症缠身,活得很辛苦,也很无奈,医院成了最常光顾的场所,老人最怕孤寂无助、晚景凄凉、行动不便,许多事情都无法自行处理,需要依赖旁人的扶助。台湾医改会报告显示,高龄病家就医“痛苦指数”居高不下。台湾健保三年砸十五亿(新台币,下同)试办整合门诊,仅有百分之十八高龄病家知道,照护不到百分之七老人,形成“老人生病痛苦,家属陪病辛酸”的困境。由此可知,台当局相关机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理想,致使许多老人让自己权利睡着了。

  老人就医,面临着众多难以克服的烦恼,诸如身体伤残、反应迟缓、经济拮据,以及对一般医疗设施缺乏正确认识,有些老人每天准时前往多家医院门诊,既浪费医疗资源,还把自己刻板生活平添不少心理压力。台湾医改会大声呼吁健保署应尽速对症下药,全面落实建立药历档,老人整合门诊,社区家医群等三大方案。确实点破了当前医疗核心盲点,值得重视并把脉诊断。

  老人问题一箩筐,单身老人问题更触目惊心。过去曾陆续发生多起独居老人死在屋内多时才被发现悲剧。所以,如何发挥社区邻里守望相助功能,有深入探讨必要。当前人民生活普遍贫困,年轻人待遇菲薄,已经自顾不暇,那有心绪再去照顾长辈,再加上社会风气糜烂,崇拜风尚、偏好享受,个个变得超现实。台大校长杨泮池感慨万千地指出:现在开始有学校重视社会责任,也会看学生是否去帮助弱势的人,从事社会服务,可是许多学生从事社会福利,只为了加分,却不见得有利他助人精神。杨校长说穿社会痛痒之处,发人深省。不幸,这个社会道德沦丧,许多大企业家都不能“做对社会正面的事”,那怎能奢求年青人乐做社福志工呢?

  台当局每年编列庞大社会福利经费,用心良苦,成效不彰,花在老人身上依然有限。社会安全制度,范畴既广、项目又多,的确很难面面周到,如果环节与环节间未能妥适衔接与配合有时真的无法连锁推动,均衡运作。照顾老人,本来就是高难度挑战,在在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

  近年,景气低迷,每年民间社团举办游民宴,往往筹募不到足够经费,在千呼万唤之下,开始延期进行。可见社会急待救助的人很多,老年仅是其中一少部分。高龄化之后,老人问题会日趋严重,他们毕竟都对这个社会有过贡献,现在是年青人回馈他们时候,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协助台当局达成造福老人的终极目标,使老一辈的长者,能活得有尊严、更有自信。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