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问责假油危机 台媒称主管部门造成三输

2013年11月15日 09:5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掀起岛内食安风暴的大统黑心油品案,日前台湾地方法院开庭审理,检辩双方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出现很大落差。检方对大统负责人高振利起诉了包括诈欺、违反台湾《食品卫生管理法》、商品虚伪标示与贩售商品等罪,而高振利仅对橄榄油添加铜叶绿素认罪,其余一概不认罪。台湾《中国时报》15日发表社论说,由于本案已进入司法程序,谁是谁非确实不宜在此置喙,但本案背后所透露的诸多争议,特别是台湾“卫生福利部”的角色,真的是需要好好加以思考。

  食品安全关乎民众健康,任谁都害怕自己每天吃下肚的东西含有毒物,因此如果真有证据证明厂商明知成分有毒,还硬要掺入食品中,影响健康,绝对要加以严办;如果成分标示不实,竟以超高价格企图赚取暴利,也绝对应课以诈欺罪予之严惩。但如果没有故意掺毒,也没有刻意赚取暴利,仅只是标示不实,就对之下重手,那对全台食品业者所产生的寒蝉效应,就相当可怕了。

  从毒淀粉、黑心油到最近的铜叶绿素,食安风暴一波接着一波,不仅酿成民众人心惶惶,不少受到波及的下游食品业者损失惨重,这中间还包括不少知名厂商在内,更严重的是台湾食品安全的整体形象,继去年塑化剂风暴惨遭重挫之后,如今在连番重击之下,可以说是全面被打趴,而截至目前,不仅相关危机未见解除,还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再不思有所做为,难保不会有新一波风暴出现。

  观察这几波的食安风暴,几近乎已经快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先是零星传闻,接着是媒体扩大报导,然后是卫生检调单位介入调查,通常是调查结果还未出炉,传闻已满天飞,知名品牌厂商纷纷被点名,大量商品被迫下架,“立委”白天开记者会爆料,名嘴晚上在谈话节目中加料渲染,最该出面正视听的卫生主管部门却噤声不语,结果就是民众全都陷入食不安稳的焦虑中。

  社论认为,在这连番的食品安全风暴过程中,负责把关的台湾卫生主管单位,恐怕要负最大责任。毕竟今天在台湾,任何涉及食安议题只有卫生主管部门享有最终定夺的公权力,诸如食品能允许添加什么?不能含有什么成分?什么东西吃多少会对人体有害?食品标示有无确实?等等,都不该由半调子专家凭空回答,更不该由外行的媒体名嘴随性乱说,而是该由卫生主管部门统一定调。

  遗憾的是,在这几波食安风暴中,台湾卫生主管部门不仅没扮演好事前的把关工作,在食安争议陆续爆发后,更没扮演好揭露事实真相的任务,甚至自己都陷入风暴中心。最离谱的是先前在追查混油过程中,竟然还错发公文,要求地方县市政府卫生局将多件还在追查中的疑似混油产品全数下架,并依法处分,造成多家厂商无端遭到“误杀”,就算其中确有黑心厂商,也可藉此提前灭证,这不跟“提油救火”没两样吗?

  同样的,紧接着混油风暴之后所爆发的“铜叶绿素”风波,陆续酿成诸多标榜天然成分的健康食品蒙尘,而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却迟迟未公告确切的检验程序与方法,导致诸多不明自己产品原料所含究竟是“叶绿素”还是“铜叶绿素”的厂商,完全陷入无所适从境地,担心一旦被点名,将蒙受巨额损失,问题是,这些业者除了担心,什么事也不能做。

  正因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没在这几波食安风暴中扮好正视听的中流砥柱角色,导致媒体与政客的民粹操作取代了官方的定调,甚至民众宁可听信名嘴信口开河,也不愿冷静聆听正确的官方说法,结果多数民众持续陷入惊恐当中。更无辜的是许多受到波及的食品业者,不仅蒙受商品下架损失,更背上黑心厂商污名,形象伤害几乎无法弥补,就算最后司法还了公道,也无从挽回任何损失了!

  社论最后说,一个将食安管理做到荒腔走板的部门与主管,如何不该究责?如今是食安争议爆发到哪,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就危机处理到哪,结果是危机处理成更大危机,民众长期食不安心,业者损失无法弥补,马当局形象已经落底,台湾卫生主管部门还在持续加码,如何不令人慨叹!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