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展现魄力敢担当是陈冲“内阁”成败关键

2012年04月06日 09:0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今年2月6日上任至今将满两个月的陈冲内阁,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震撼教育。进口瘦肉精美牛动议遭到强烈抵制、税制改革一开场就引爆股市重挫、停止油价“减半调涨”造成民生用汽柴油价格暴涨、台北市都更拆迁意外引爆剧烈的抗争,以及规划中的电价调涨方案等等,都因为媒体窒息式、紧迫盯人的报导,引起社会高度的不安。台媒《工商时报》4月6日社论指出:我们担心,如果政策改革才刚刚起步,就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改革的引擎很可能还未运转就被迫熄火,这是马英九与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冲不可轻忽的挑战。  

  社论说,马英九于当选连任后曾经多次强调,在2014年底“七合一大选”之前,非常难得有两年的选举空窗期,是推动重大公共政策改革的窗口,也是奠定他黄金十年政纲的唯一机会。我们非常认同马英九这个看法,也期望马英九与陈冲“内阁”,展现坚定的意志力,拟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并且运用有效的沟通策略,来快速推动政策改革。  

  社论认为,一向善于与媒体沟通的陈冲,必须责成台当局“内阁”部会首长,尽速取回政策的“发球权”,引导舆论朝向理性讨论的方向。这个原则看似简单,却需要各部会首长换个脑袋,抛弃“看报纸执政”的习惯,重新扛起“为政策负责”的基本态度。  

  社论说,我们曾经多次提醒,台当局部会首长必须展现“负责任、肯担当”的态度,马英九在选举时遭到强烈的压力,支持度一度低落的原因,正是由于过去四年空有人民的授权,但是部会首长责任心不足,不敢承担政策成败责任。这样的心态,在马英九的第二任一定要彻底改变。尤其是要推动艰难的政策改革,首先要主动提出专业的政策,不能老找学者来背书卸责;其次,面对外界的质疑时,要能挺身捍卫政策,不能见到批评就退缩转向;第三,部会首长之间要团结一致,尤其是陈冲必须要求阁员一同捍卫出炉的政策,不能彼此互扯后腿。  

  可惜的是,在推动重要的税制改革上,我们看不到行政官员的肩膀。成立所谓“财政健全小组”,找了一堆学者与社运团体来建言,这个模式与历届失败的税制改革如出一辙,早已被社会大众看衰。事实上,学者既不可能为台当局的政策背书,而且对一旦发生“理念不合”的事件,学者与社运人士必然选择退出,进而造成小组的失败。  

  正如同陈冲在媒体专访所说,税制改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问题,其中存在非常多种可能性。以专业的方式找出最有价值的方案,不就是财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台当局“财政部”对税制改革一定要掌握“发球权”,有秩序地向政策目标推进,而不是找学者来向媒体大鸣大放,甚至胡乱放枪,形势大乱之后却藉机退缩,结果必然一事无成。  

  台北市钉子户强制拆除事件也是另一个失控的案例。原本一个合法合理的行政行为,却因为台当局遇事退缩而完全失焦。都市更新是台北市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个案上与拒迁户王家的沟通协调也已经长达两年,但是一遭到媒体质疑,市政府马上退缩,放弃都市更新对台北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利益、放弃其他已经签约的36户改建户拖延两年所遭到的损失、放弃建商依法投资所应获得保障的权益。台北市政府立场尽失,而畏惧退缩的结果,让媒体更为看衰,甚至造成都市更新政策全面的溃败。  

  这不禁令人想到当年台湾执行中华商场拆迁,以及大安森林公园拆迁的老市长黄大洲。如果没有黄大洲勇于担当的精神,中华商场今天已经沦为都市毒瘤,而台北市大安区也必然不会有令人称羡的居住品质。有担当与无担当的政府,差异何止千里远!  

  社论还说,美牛事件一开始也是如此。我们看到隔邻的韩国,从李明博以下展现负责任的精神,向全体民众主张必须开放,并充分说明开放的利弊得失。但是台湾的“农委会”一开始又是找学者来建言,接着引发媒体几乎民粹式的讨论,并且扩张到养猪户的集体抗议。前后拖延了一个多月才在陈冲彻夜开会下,由台当局“行政院”做出具体的政策方向。  

  所幸,台当局“行政院”在3月5日晚间提出“安全容许、牛猪分离、强制标示、排除内脏”的16字政策方向,展现了应有的担当。台当局提出专业且具体政策,展现捍卫政策的决心,取回发球权,媒体的杂音就此减少,反对党的政治操作空间也随之缩减。  

  此外,4月1日起台当局停止“油价减半调涨”的政策,也是明快、展现担当的正面案例。对这个去年底为了选举安定所实施的政策,能够快刀转乱麻重回正轨,其间虽然仍有争议,但是台当局坚定的态度,则可让冲击减至最小。  

  社论最后说,历史机缘给了陈冲“内阁”最大的挑战,也给了他历史留名的机会。陈冲必须碰触历任“院长”所遗留的沉痾,没有闪躲退缩的空间,唯一的道路就是拿出肩膀,勇敢提出改革的政策,大声捍卫政策,并且积极向媒体与社会大众充分沟通。要求行政团队成员展现负责任、敢担当的魄力,拿回政策发球权,正是陈冲“内阁”成败的关键。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