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绿营对“一国两区”的三种不同声音

2012年04月05日 11:2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3月22日,国民党荣誉主席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面时提出“一国两区”概念,引起岛内外各界关注。香港中评社4月5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蓝营内部普遍认同“一国两区”所表达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内涵,符合台湾现行法律规定,只是认为这一名称是“简要版”,不是“完整版”,最好使用“折版”。由于“一国两区”依法将台湾视为“中国”(台湾指“中华民国”)下的“一个地区”,等于否定了民进党“一边一国论”主张,也否定了民进党“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政治论述,因此引起民进党主流势力的不满,批评吴伯雄提出的“一国两区”谈话违背台湾主流民意,要马英九应公开向人民说明。不过,民进党内部也有不同的观点与声音,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派别与三种态度。 

  一是“强硬派”与“反对派”。明确反对“一国两区”,要求马当局收回。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表示,“马当局不能用国内法规范内部基础,来解释跟中国大陆的关系,这会产生误导、误解,容易被解释成我们是统治区,而不是国家”。“总统若讲不清楚,应该要收回”。已表态参加民进党主席选举的苏焕智认为,吴伯雄提出的“一国两区”误导国际社会以为台湾自愿沦为地方政府,应以群众运动方式,展现人民的力量及意志,在“520”马就职当日发动十万人大游行,逼迫“马区长”道歉及收回“一国两区”主张。 

  二是“温和派”或“程序派”。不是直接反对“一国两区”,而是强调程序,认为先有内部共识,要先做利害评估。典型代表包括陈菊、段宜康与罗致政等人。民进党代理主席陈菊不是直接批判“一国两区”,而是认为国民党在未经台湾内部讨论、形成共识前,就贸然提出“一国两区”,台湾社会不可能接受。刚赴大陆参加两岸关系研讨会引起关注的罗致政则表示,姑且不论法理和宪政如何诠释“一国两区”,到底对台湾是有利还是伤害?台当局对此没有先行对话、沟通,使得“一国两区”面临很大的反弹。民进党“立委”段宜康表示,吴伯雄抛出“一国两区”的程序,台当局必须要回答,为什么是吴伯雄到中国大陆和胡锦涛去谈?为什么不在内部先做沟通?为什么在这个时机? 

  三是“理性派”与“认同派”。尽管吴伯雄的“一国两区”引起绿营普遍不满与批评,但绿营内部仍有一批人士无法认同民进党的批评,而是认同“一国两区”提法符合台湾现行法律规定。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表示,“两岸具有特殊关系”是现实存在,两岸若没有特殊关系,何必设置“陆委会”?他进一步表示,民进党可以批评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说错话、造成误会,但如果民进党去质疑“一国两区”这套论述,“那就站不住脚”,“过头了”。他认为,民进党若反对“一国两区”,应该提案“修宪”、“修法”,而非执政时接受“宪法”,在野时又否定。两岸如果没有特殊关系,那么用“外交部”去处理两岸事务就好,何必设置“陆委会”?郭正亮的谈话可以说揭穿了民进党反“一国两区”的“违宪”真相,让民进党无法自圆其说。 

  文章认为,吴伯雄“一国两区”的论述明确确立了“两岸同属一中”或“两岸一中”(“两岸一国”)这一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更是对“九二共识”的补充,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这一论述彻底否定了民进党“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政治论述与政治定位,引起民进党的反弹与批评是自然的,但因其具有法理与法政基础,也符合台湾与两岸的现实或现状,让绿营与民进党的攻击缺乏正当性与法理支撑,显得底气不足,而且出现不同声音与主张,更有认同“一国两区”论述者,进一步削弱了民进党的反对力道。 

  可以预期绿营内部对“一国两区”的争论还会持续,尤其会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持续发酵,也检验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走向与成效,这对民进党又是一次新的考验。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