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选后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困境

2012年04月05日 09:4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2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迄今,民进党在纷纷扰扰中进入盘整期,围绕权力核心及两岸政策调整的各种较量暗中集聚,改革派与保守派、务实派与激进派、中生代与“天王”世代之间的矛盾正在不断凸显。香港中评社4月3日发表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汪曙申的评论文章指出,民进党能否在两岸政策上拿出足以赢得岛内民众认可的结果,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首先,民进党对中国大陆的认知过于权力化和意识形态化。在权力现实主义者看来,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朋友和敌人的关系定位会因时因地因利而变化调整,它体现的是一种弹性和务实原则。若以建构主义的逻辑来看,民进党在处理与大陆的关系时,走进了由“观念决定物质”的狭隘路子,曾有意或无意将大陆塑造成“敌人”的角色,造就成一种紧张关系,因此频频出现政治统战论、军事威胁论和安全渗透论。  

  正是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民进党在解读大陆对台政策或者国民党大陆政策时,往往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情绪性的反弹。如在台湾选举期间,执拗于“九二共识”名称的存在,而完全忽视其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精神对两岸建立良性互动的重要意义,甚至认为“九二共识”改变了现状,而一味予以拒绝。也正是这种观念的长期积累,造成民进党“反中”、“反商”、“反交流”的刻板印象。选后,民进党内务实派还在继续寻找能与大陆建立对话基础的不是“九二共识”的共识,也有人提出“有没有效”比“存不存在”重要,然而若不接受“九二共识”蕴含的一个中国原则,又怎能构建起双方对话交流的互信基础。  

  其次,民进党内缺乏统一且能有效执行的政策立场。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基本观点事实上是分裂的,一方面务实派认为“台湾前途决议文”已取代“台独党纲”,民进党在台湾地位上坚持的是“事实独立”立场,因而重点是维持现状,不需要“再宣布独立一次”,甚至指出根据决议文民进党并不是“台独党”而是“公投党”,因此认为大陆对民进党要有新的观察和认识,应不设任何前提与之展开互动。  

  但另一方面,“台独基本教义派”仍然以“台独党纲”为依归,并未放弃“独立建国”,认为民进党不必调整路线。即使是蔡英文统领民进党时获得派系共同支持,其路线虽以理性、务实为基调,但仍无法处理党内这一矛盾。台湾《新新闻》杂志在选后的一项民调显示,有49.6%的受访人认同废除“台独党纲”,但也有33.4%不认同。三成的基本教义派足以构成民进党今后转型的制约。谢长廷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提出民进党争中间板块、“急独”交给台联党的建议。  

  民进党内对两岸政策主张的分化和各自为政,极大地增添了政策路线转型的难度,并给民进党努力改变“反中、反交流”的形象造成困扰。民进党人士曾指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曾不断出现“时间上的前后不一、民进党中央与地方执政县市的上下不一,以及各派系不同立场的左右不一”等矛盾。近日国民党提出“一国两区”论述后,民进党内各方的反应再度出现分裂现象。可见,民进党若想要有一个整合好且能有效推行的两岸政策,还需要好好思量一番。  

  目前距2014年底“七合一”选举还有长达两年的“空窗期”,这给民进党提供了进行政策路线理性讨论的空间。迄今,民进党内对于两岸政策仍处于各说各话的阶段,虽然呈现出走向更加开放和务实的迹象,但究竟能调整到什么程度,还将根据新任民进党主席的权力地位、战略格局、党内派系整合及氛围而定。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