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就像一座绮丽的集体迷宫,大家越走越深,竟忘了自己如何来到这个险境。当没有路可以回头,人们又对如何前行的意见出现分歧,拒绝相信标示着「出口」的路可以脱困,于是大家一起在迷宫中困得更久。
台湾《联合报》25日发表社论说,看欧债五国的危机,就是这种一直在原地打转的感觉。欧盟日前经过十三小时的漫长讨论,通过了对希腊第二波一千三百亿欧元的纾困方案,这距离希腊引发欧债危机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一位协商委员说,“现在我终于了解‘马拉松’是个希腊字”。
的确,拯救希腊就像一场马拉松,一个耗竭精力又看不到尽头的任务。就算再抛出第二轮庞大金援,希腊债务违约的警报仍未解除,只是延长了引信。希腊民众对于这样的结果,则依旧报以街头示威,这回示威者中更多了一批面临裁员的公务员和国营事业员工。
不只希腊,最近欧债国家(PIIGS)除了爱尔兰外都在上演同样的抗议戏码:反对紧缩政策、反对减薪、反对裁员、抗议失业、抗议削减教育经费、不满老人年金被砍。原因都一样:欧盟能帮危机国家打消或降低若干债务偿还条件,至于各国要如何勒紧腰带熬过低迷,乃至重振经济,还得靠自己努力;但许多人却拒绝相信政府,拒绝自己要走入节衣缩食的命运。
欧债国家的危机,几乎都是政府长期治理失效的结果,也和南欧人民喜爱逸乐的文化有关。全球化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这些国家却耽溺在自己旧日的美好时光中,一转眼即错过了进化,跌进债务深渊。
以西班牙为例,政府近日推出了激进的劳动制度改革方案,将劳工资遣费从每年四十五天降为卅三天,最高资遣费从四十二个月调降为十二个月。旧法令使得产业竞争力不足的西班牙,却拥有全欧洲最阔绰的资遣待遇,岂不奇怪?昂贵的资遣费,使企业家不敢进行新投资,也不敢裁减人员,导致西班牙经济节节下滑,更使得其青年失业率高达近百分之五十。
亦即,旧法令对既有劳动者提供了美好的保障,却也等于对年轻一代筑起了高墙。政府是要选择继续照顾拥有铁饭碗的劳工,还是要让新世代来共创国家经济前景?答案应该再明显不过。然而,到了举国经济衰败混乱时刻,才来进行这样激烈的改革,不嫌太晚吗?
没错,这正是民主的盲点。人民选出自己想要的政府,而政府推动让人民感到舒服的政策;在口口声声“尊重民意”的台湾,一定也会同意民主就该如此。问题是:民主政治就只是为了让人民感到舒服和满意吗?如果一批选民感到满意、而另一批选民觉得不适,那要如何取舍?如果今天感到愉悦、明天却可能变得很糟,这样的决策要不要继续下去?如果一项政策让人感到不快,但长期却能带来好的改变,政府要不要做?
从欧债危机的经验看,向民粹靠拢的政府当局和享受福利上瘾的选民,其实都有责任要负。更讽刺的是,搞垮这些国家财政的都是人民自己选出来的政治人物,他们不断挥霍来讨好选民;但最后要收拾残局时,却还是得靠早先被他们嫌弃的技术官僚来收拾,因为只有这些人能提供客观、专业、不带党派色彩而对整体社会有益的解方。这点,在台湾蓝绿政治不断沾染行政体系时,也深深值得我们警惕。
从欧债危机,我们看到政客的怠惰和挥霍如何带给社会莫大的灾难,留下一堆苦日子让老百姓陷于煎熬。对台湾而言,如果民主参与单薄到只剩下选举投票,如果选民的认同被化约到只剩下非蓝即绿,如果当局的决策只想到眼前的方便与掌声,如果人民的思考模式只剩下“挺”或“反”,如果当局不断放烟火而人民因此感到很幸福;那么,台湾政治也将不断朝迷宫的深处走去。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