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当局民意机构新会期正式开议前,甫改组成军的台当局新“内阁”周末以马拉松的九个小时,为阁员进行“密集特训”,重点只有两个字:沟通。不论是对民众、对媒体、乃至台当局行政主管机构各部会的内部沟通。对此,台湾《中国时报》13日发表社论说,不论是马英九乐见“阁员”订定自己的下乡计划,或名嘴提醒首长随时盯紧时事,掌握民意脉动,均属“技术问题”,首长们对所辖部门的政策是否有信心、有担当才是最重要的。
社论说,马英九当局自第一任莫拉克风灾重创行政团队后,就视沟通与宣传为要务,见诸于媒体者即各部门置入性报导大量增加,终至引起台湾监察部门的关切,乃至调查和纠正;台面下,则各部门首长不乏私下与众名嘴建立沟通管道,好一点可说服名嘴们在电视机前为己美言,再差至少争取名嘴少骂自己几句,结果是好坏参半,对政策顺利获得民意支持的效果有限。
社论说,台当局行政部门首长到底该如何落实沟通?现任台当局“经建会主委”尹启铭可做为一个典型教案,马英九当局第一任时他是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莫拉克风灾后台当局“内阁”改组,他调任政务委员,其间原因究竟为何没人说得出所以然,勉强要论就是“为两岸签署ECFA不力”,那为什么其他“阁员”不更换呢?还是没人说出一个道理。卸任后的尹启铭转任政务委员后,既不必面对媒体,也没有媒体有这个闲情找他,尹启铭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后至少半年以上,每天闷着头写博客,反批民进党对马英九当局两岸政策的攻击,火力强大到让媒体不能忽视他的存在,回过头抓他在博客上的意见。
尹启铭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有绝佳辩护能力的政务官,问题是为什么第一任前两年敢言,之后反而噤声,直到选举前才用“沉默的文字”进行政策攻击?尹启铭的状况其实是许多马英九当局政务官的困境,第一,不少媒体第一线记者缺乏足够的专业,根本听不懂他的政策;第二,媒体跟着民意感觉走,政策既无收视率,自然没人肯冷静报导,遑谈分析。
于是勇于任事的政务官,上焉者如前台当局“卫生署长”杨志良站在火线上为政策辩护,结果还是非离开官职不可,而且,没人记得他用力推动的“二代健保”具体内容究竟为何,只记得他敢和“三民自”对抗;中焉者如尹启铭,安静地写博客,写到让媒体回过头找他,而且,写好千字政策辩护,就算记者听不懂,至少不会抄错;下焉者还有不少卸任部门首长见媒体如见鬼,上台时躲记者,下台时照样跑给记者追,心虚的姿态全然不似一品大员,莫怪被媒体当成调笑的箭靶。
社论说,政务官与媒体其实可以有更健康的沟通和互动,媒体不是学者专家,难免出口问出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但是,身为政务官即使碰到无厘头的问题,站定说声“谢谢”即可,何须抱头鼠窜,缺乏勇气至此?当首长躲避媒体的那一刻,就注定自己必然是个不会受欢迎、也不适任的官员。
名嘴并以最近当红的Makiyo与友人醉后闹事事件与哈佛小子林书豪扬名NBA为例,提点台当局政务官要时时刻刻知道民众关心的话题。然而,知道和了解发烧话题不表示要成为“媒体反应炉”,以上周国民党中常会为例,有中常委要党主席马英九对Makiyo表达看法,如果连艺人喝酒闹事台当局领导人都要管,那不如叫马英九管每个人家门口的水沟算了。
同样的,林书豪扬名全美,全岛皆疯狂,但是,身为执政团队,把自己当成“一般球迷”即可,不必过度消费林书豪的光芒,毕竟不论林书豪连赢几场球,美国牛肉进口问题还是得解决,税制改革依旧摆在政策时程表上,可预见的政策风波不会因此而稍减,同样不能不预为因应。
社论说,马英九当局第二任,执政团队就定位,有老手有新人,因为是连任“内阁”,没有人会接受新“阁员”缺乏经验的托词,内阁不需要“明星球员”或者专为同僚挡炮火的稻草人,信心和担当是台当局行政团队必须建立的整体特质,只要全体“阁员”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业务与政策深入了解、充满信心、勇于担当,沟通就不会是问题。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