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日透视集表示,台湾“全民健保”的亏损,似乎是天生注定;也就是即使医疗浪费能够杜绝、药价黑洞得以填补,或许也都只能减缓亏损速度,而不会真正自给自足。
全文摘要如下:
台湾健保费率调整,几经周折,终于敲定“单一费率/差别补助”的新方案;而原先辞意甚坚的“卫生署长”杨志良也接受了慰留,有关健保亏损的难题,暂时已获解决。马英九在听取结论报告后,强调改革一定会得罪人;但即使得罪人、丢掉选票,对台湾长期有利的事,一定要做。如何让健保可长可久、永续经营,才是关键。费率调整,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新费率的精神,是维持了吴敦义“七成民众不涨保费”的承诺,一般收入者保费不加,中级收入者由当局补贴所涨的两成保费;仅有部份高薪者,需完全负担新增保费。新制上路后,健保每年将增加保费收入522亿(新台币,下同),加上新增当局补助111亿,预计可维持财务平衡两年。在一片反对调涨的民意声浪中,为着健保的永续经营,这或许已算各方最大公约数的折衷办法了。
怎样算才公平?当然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不过当七成民众不涨保费时,意味的,自然是另外三成受薪阶级要再被拔一次鹅毛。这就跟“税制”目前最被诟病之处一样,查得到的就缴税、缴保费;查不到的,如包租公、股市大户、夜市摊贩等,尽管腰缠万贯,却多使用者不必付费。如果说,健保费已经是除了服役、纳税外,民众的第三种法定义务,那么在短期内健全它的财务,并让保费结构得到合理安排,势必是改革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全民健保”的亏损,似乎是天生注定;也就是即使医疗浪费能够杜绝、药价黑洞得以填补,或许也都只能减缓亏损速度,而不会真正自给自足。所以一方面,怎样可以达成它“社会保险”的意义,让老弱贫苦得到起码的医疗照顾;另一方面,又能兼顾它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令真正负担保费的主力阶层心服口服,才是大家应该思考的重点。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