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莫让高龄化与少子化成为台湾青壮年的噩梦

2009年06月05日 13:55:00  来源:
字号:    

   台湾日趋显现的老龄化现象备受关注,台湾《新生报》今日的社论对此指出,高龄与少子化不是单纯的社会福利问题,应该引起台当局的重视。毕竟与这个趋势相伴的是青壮年负担的加重,更大的负担在于公共系统对应老龄化的花费和资源倾斜。

  全文摘录如下,

  有识之士现在正为日益加剧的台湾人口老化问题感到忧心,根据统计岛内65岁以上人口,在1993年已突破7%(高龄化)关卡,去年已达总人口10.25%,2026年将高达20%。这是一项十分惊人的成长数字,因为除了老人外,零至14岁不具谋生能力者也占相当比例,今后3个成年人,就必须抚养2个老或幼年人口!

  台湾社会目前尤其严重的现象系少子化带来的社会高龄化问题,少子与高龄可说是必然循环,因为家庭励行节育,人口出生率降低至零成长,甚至迈入负成长状况,因此老年人愈来愈多也是必然现象。何以至此?恐怕是台当局政策以及社会观念改变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50至60年代台当局大力提倡节育,当时所持的理由包括人口密度过高,也即在台湾地区每1平方公里的耕地上平均有1210人,系世界之最。其次每年人口自然成长率为3.35%,也属世界的最高增加率。基于粮食供应的忧虑,在有关人士的鼓吹下,台湾开始大力推展节育政策,使人口成长逐渐缓慢。

  蒋氏当年重视人口问题倡导节育,有其时空背景,因为当时农业对台湾甚为重要,粮食一旦不足供应过多人口,必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但如今台湾已由农业社会成功转化为工业社会,纵使仍存在的少数耕地,由于耕作技巧的科学与多样化,已无法用过去的耕地人口来量化了。因此台湾人口虽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1000余万增加至今日的2000余万,仍然未曾出现蒋梦麟等人忧虑的粮食供应问题。其间最大差异在于以农业眼光看问题,因为主要来源靠土地,人口密度过高当然会产生危机。今日高度工业化,1平方公里所能产生的工业效率,可能百倍千倍于同样耕地面积。

  基于以上变化,对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与态度,也必发生根本不同,这也是40余年前鼓励节育,台当局现在又360度大转弯奖励生育的原因。政策不可能恒久不变,但在转变过程中,除了台当局必须未雨绸缪事先备妥因应方案外,也应让人民了解这种转变的后果。由倡导节育而至奖励生育,虽经历了将近50年时间,不过台当局与人民显然仍未跟上时代节拍,这也是今天我们必须面对问题付出代价的原因。

  以照顾老人言,台当局虽设有保险给以津贴等措施,但家人不是无力将老人或不忍将父母送往老人院,便是老人根本不愿离开自己久居的家。因此年老又生病的长者,成了一般家庭照顾上的噩梦,有儿女妻子因不堪长期劳累而精神困顿甚至自杀者。再者中低收入户65岁以上老人,只能领每月3000至6000元津贴,除了条件太严外,也属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至于幼儿照顾情况也同,现在父母同在外工作情形普遍,幼童有高龄长者代照顾的已属幸运,许多人均由外佣代看,除了经济负担外,因文化背景不同,下一代子女教育成了大问题。

  今日我们除了担心台湾社会高龄化外,更要忧虑少子化的后果,台当局不应再视为单纯的社会福利问题!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王赛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