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经济危机稍缓物价仍未乐观 双率政策切忌盲动

2008年08月11日 13:15:00  来源:
字号:    

  国际油价在短短不到一个月间,从历史高峰的每桶147美元,跌到上周五的114美元,短线修正幅度逾二成;同期间大宗农工原料价格也反转直下,为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适时提供了出口。于此同时,台湾7月对外贸易出现二年半来首见的入超,新台币兑美元汇率更连贬九天,加以欧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决定按兵不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升息杂音增加。一时之间,全球经济政策似乎正从全面对抗通膨转为力拼经济,现行的双率双升政策再次面临稳定与成长的决策十字路。

  台湾《经济日报》今天发表社论说,总体来看,岛内消费者物价或核心物价涨幅屡攀十多年来的高峰;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来源,是起自于国际原油等大宗原物料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不只引发预期心理,也在实体层次引发连锁上涨的效应;其他领域,例如景气需求、资金供给、资产价值、工资及公共政策成本等层面的变化,相对稳定。因此,国际油价及其关联原料的大幅下跌,确实有助于缓和岛内物价持续上涨之势,让台当局财经官员可以大大地喘一口气。

  然而,社论亦指出,这并不表示岛内物价情势就此高枕无忧。首先,国际油价近期虽然下跌,但相较于去年此时的每桶70美元水准,即使将一年来美元贬值一成的因素纳入,涨幅仍在五成以上;高油价的心理及实体经济影响或不再扩散,但仍将持续,物价依然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再者,国际油价的多头走势是否就此偃旗息鼓,也还有变数,除了基本面的供需变化之外,地缘政治风险也常成这项战略性物资借题发挥的主角。此外,就算国际油价跌势确认,在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的需求及炼油产能的扩增缓慢等因素下,也不太可能回到昔日二、三十美元的光景,不能因此就对岛内物价掉以轻心。

  另一方面,岛内物价能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稳定,既是双率双升政策适度运用的效益,更是当局财政补贴的结果。台当局为了降低国际原物料大幅上涨对全民生计的影响,动用了机动调降关税、货物税、补贴公众运输及弱势族群等,仅这部分台当局就要在下半年花150亿元;再将中油、台电等公营事业政策吸收原料上涨成本而导致的上千亿元亏损计入,稳定物价的成本就更高了。当局基于经济稳定考量,运用公共资源进行调整,有其不得不然,但让纳税人持续承担随之而来的债务却非理所当然。正因为全民都为稳定物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当局看待物价就应更严肃些,不能轻纵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

  尤其,台湾是高度依赖进口能源的经济体,当局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建立了油价机动调整机制,期能以价制量,渐渐扭转低能源价格下的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当局最近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岛内用油、用电量都明显下降,这些节约能源的努力更不能因为物价涨势稍缓而松懈了。然而,经济部门官员却好大喜功,轻佻地对油价说长道短,给予民众不切实际的降价期待,既不尊重自己建立的油价制度,更大大削弱当局的努力,最是不该。

  社论进一步指出,不只物价情势尚未显现全然乐观的景象,很多跡象也显示,当前经济情势正处于转折点上。国际大宗农工原料价格的上下剧烈波动,是其一,所反映的正是市场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先经济而行的股市,经过美国次贷风暴一年来的巨幅震荡洗礼之后,近来似有从谷底回升之势,但步履却踏得有点虚,敏感到对每个风吹草动都会有反应。各大经济体刻下举棋不定的货币政策调整更是关键,无论是激进或迟疑,其结果既可能是打下迎接成长的踏脚石,也可能是布下另波风暴的新地雷。再者,主导上一波繁荣的全球化,在次贷风暴过后是继续前进或倒退,也会带来不同影响;其他如新金融监理规范、各大经济体间的势力消长等,更将重塑下一阶段的世界经济面貌。但这一切的答案,目前看来并非肯定。

  社论最后说,多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显示,廉价的货币及低利率,正是促进泡沬投机和通货膨胀的温床;美国次贷风暴余波荡漾,实是上一波全球性扩张政策付出的代价;如今危机稍缓,正是修正一切为挽救危机而被迫採行的短期作法、重回长期轨道的时刻。因此,当局双率政策应有长期观点,岂能因一时的物价而盲动、躁动?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