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今天刊载社论说,一口咬定绝对不可举债退税补贴弱势家户的新当局,终于改变心意,宣布对45万“近贫户”每户平均发放3万元,以弥补能源与食物涨价所造成的冲击。这应不仅止是为了拉抬跌跌不休的股市,在8兆救股市之外的另外一剂强心针;应该真切地反映出,新当局终于将“苦民所苦”这句高调落实为具体行动。
此次通膨该报早已提出警告,乃是全球性、普遍性、长久性的空前危机;面对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来的能源与粮食价格飙涨压力,台湾这个小地方毫无招架之力,当局除了不可火上加油,令岛内通膨问题更加恶化之外,只能尽力减轻通膨对民众的伤害程度。长期而言,当然唯赖提升岛内竞争力,使所得的成长超越物价的增长;但当前的急务,则是对许多原本收入几乎全部被基本开销耗尽的家户,立刻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因为他们正是受通膨摧残最烈的一群。
正是基于这样的不忍之心,该报三周前率先提出以退税与补贴扶持弱势家庭的主张;虽然“执政”团队与专家学者嗤之以鼻,仍坚持不懈,再三地引用学理证明退税济贫之必要以及相对于仓促推出扩大内需方案的优点与利益。这样的主张,恰好成为在野党为民请命的有力武器,在“国会”内外大声疾呼,终于促成这项补助弱势的方案。
社论指出,由此可见,面对“执政党”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原本深为各方疑虑的政治垄断,并非无懈可击;媒体只要秉持“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剀切剖析、慷慨陈辞,几近溃不成军的在野党仍可据以为问政之资,争取民众认同,逼迫强势的执政者接纳。
这一场应否退税济贫的论战,应是政权轮替之后“朝野”攻防的一个范例;双方揖让而升、据理力争,最后取决于论据及民意,既不牵扯意识形态,也不诉诸群众暴力。社论表示,极珍惜这样的政治攻防,期待这个模式可以固定下来,成为今后遵循的轨道。
社论说,不过就目前这一场论战而言,一方面让奄奄一息的民进党重新找到舞台,跳脱撒泼谩骂、为反对而反对的无赖作风,利用一个义正辞严的主张,争取民众的认同,乃至慑服强势的主政者,令其不得不从善如流,民进党找到了再度跃起的杠杆。另一方面,神经大条、过度自信且墨守成规的“执政者”,则显然由于其颟顸驽钝,让对手占了上风。如果这不只是一个偶发的案例,而将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则双方形势逆转,四年之后乃至更早,政权再从国民党手中滑落,非无可能。
社论指出,“执政者”不可能指望原本呵护支持的舆论,永远一面倒地宠爱;事实上经历新当局月余的“执政”,过热的头脑快速地冷却下来,未来据理力争、直陈其非者只会愈来愈多,愈来愈尖锐直率;新当局中的菁英必须及早做好准备,遇事用心思辨,切莫鲁莽轻率授人以柄。
就此次补贴所谓45万“近贫户”而言,相对于在野党所强调的290万户支出耗尽或接近其全部收入的家户,似乎仍留在小脚放大的阶段,只是从原先最狭义的9万户贫户做局部的扩充。
社论再次强调,目前的退税济贫诉求,并不仅止是救济、抚恤而已;其中还包含至少改善所得分配及扩大岛内需求这两个目的。就所得分配而言,由于M型社会的格局已然确定,即使经济正成长,成长的果实多落在金字塔的顶端;因而就算不受通膨冲击,金字塔底部的众多辛勤工作者其所得也不升反降,如今若能锁定这个群体直接给予补助,改善所得分配的作用确如立竿见影。
在扩大内需这一方面,已论列甚详;旨言之,针对这一群消费倾向极高而消费对象主要又属“国产”商品的家户给予补贴,对岛内产业的直接激励与连锁效果,都明显大于其它赤字支出方式。
除此之外,社论认为,若运用巧妙,这一笔补贴还能发挥节能的额外功效。举例而言,目前岛内耗能项目中,家户照明及热水器所占比重甚大;但因省能装置装设费用远高于传统用具,因此最该俭省电费与瓦斯费的弱势家户,反而望而却步。如果行政部门可与厂商配合,就目前规划每户每月5,000元的补助之中,提供以优惠价购置节能设施,不但价格远低于市价,甚至可另予补助,同时还组成专家团队免费为这些家户提供改装服务。则区区5,000元所发挥的功效可能为其数倍,而且可以无限延续,永远受惠。如果执政者可以如此设想,甚至扩大受惠者至290万户,就真是功德圆满了。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