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今天发表社论说,当全台湾寄望马英九担负重任拼经济之际,赫然发现“国库”空虚、债台高筑,财政濒临破产;其问题之严重性,与“八年浩劫”所带来的道德核心价值沦丧、文官体制败坏,同样令人心悸。重建工程更是荆棘满布、备感艰辛。
2000年国民党下台时,留下债务2.45兆元;不过八年,债务攀升至4兆元;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旧制公教人员退休金、公农劳保亏损、国安基金借款等隐藏性债务,负债总额更高达13.5兆元,使得台湾每一民众平均担负60万元的债务。面对空壳“国库”及庞大负债,马萧如何推展政务,将是首要面对的课题。
选举期间马萧为争取选票,的确开了许多支票;例如“爱台12项建设”、加码老农津贴、青年教育与老人照护、新婚首购及生育换屋贷款零利率,以及降低营所税率、提高各项扣除额等。虽然寄希望于未来经济成长、创造税源,以期增加税收,然眼前“扩大支出、加码减税”的政见,必然冲击捉襟见肘的财政。马萧真能做无米之炊吗?
社论指出,如今马萧即将执政,若真是务实的当局,就必须将所开政见详列清单,仔细估算所需经费总额,量力而为。为达“633”目标,推动“爱台12项建设”,八年内预计投入4兆元,其中2.65兆元又需当局出资;在财政极度恶化下,钱从哪裡来,始终令人质疑。马萧若求兼筹并顾,不但应落实成本效益评估,考量基础建设迫切性,排定优先次序,更应健全制度与周详规划,尽可能以BOT方式鼓励民间参与。同时必须痛下决心收拾扁政权留下的烂摊子,全面检讨当局财政支出,删除无效益的项目,彻底推动行政体制改造及塑身节流。若马英九能落实与中国大陆签署两岸和平协定的政见,双方共同努力降低“国防”与“外交”支出,将其财源用来发展经济,将能创造利于国计民生的“和平红利”。
除有效节流并加强执行效率外,台湾租税负担率至今仍只有13%左右,无法适度合理提高,始终是造成财政恶化的主因。马萧在选前一面倒地提出减税方案以争取选票,并宣示“任内绝不加税,还要减税”,绝不是负责任的态度;若只是降低税率而无扩大税基,期求租税公平、经济效率与税收成长,无异缘木求鱼。马萧政见虽亦掌握促产条例落日契机,取消保留盈餘加征10%营所税,并检讨取消产业别租税减免,但仍坚持对研究发展、人才培训、品牌行销等功能性减税;可见促产条例租税优惠只是“局部落日”,类似“新产业三法”必将提供借尸还魂空间;或许减税之初尚能节制,然而官僚、民代运作与利益团体运作结果,终将浮滥成灾、尾大不掉。马萧难道不须与过去50年来为人诟病的租税奖励划清界线吗?故尔促产条例“全面落日”,不能再有任何租税减免存在,实在不应回避。
税制改革环环相扣,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税率扁平化虽大势所趋,然营所税与综所税率调降后的两税税率不但不应差距过大,也须与资本利得及海外来源所得恢复课征、免税额及各项扣除额的整并配套改革,遗赠税率调降更须与综所税率连动;同时寄望开征能源税,在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目的外,又能以其税收用来降低薪资税负,为社会带来“双重红利”。
至於马萧主张对低工作所得家庭提供退税补助的“468方案”,社论认为,也唯有在税制健全后,更能发挥应有功能;所得税制若未能合理改善,综所税沦为薪资税下,也只是高薪资所得者补贴低薪资所得者而已,此种租税公平意义不大,反而打击工作意愿,值得三思。因此,马萧上任后,尽速成立赋税改革委员会,针对所得税、消费税、遗赠税、土地税、能源税等进行整套改革,营造公平、合理具效率的租税结构,税收自然成长,财政才有望改善。
社论最后指出,其实,马萧根本上就应扫除强调扩大支出、功能减税之“大有为”心态,解除管制、轻税简政、休养生息,强化执行力,建立“小而能”当局,让人流、金流、物流汇集台湾,开创经济蓬勃发展的格局。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因财政大量盈余而全民分红,让曾经身为龙头的台湾羡慕不已;马萧若能加强松绑、改革开放,进而活络经济与繁荣社会,全民分享“财政红利”并不是遥远的梦!
[责任编辑:张弛]